這時琵琶聲開始變緩,由遠而近。最先映入眾人眼簾的,是一艘烏篷小船,接著是俏立於船頭的一位佳人。佳人正在船頭彈奏琵琶。

“林大家來了!”謝寶樹低聲說道。

其實不用他說,眾人已經猜測到了。於是眾人朝林大家處望,甚至摒住呼吸,細心聽她歌唱。

林曉彈著琵琶,開口喝道:“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

一邊唱著,一邊跳起舞。這次唱的曲子,與那次在橫塘為四皇子蕭可義所唱,是同一個曲牌,只是今時不同往昔,唱出的況味,又不相同。

一曲唱罷,眾人聽得如痴如醉。蕭可言的眼中,更是流露出一種熾熱的目光,這種熾熱,有愈演愈烈之勢。

林曉向蓮花舫上的蕭可言微微行了一禮,接著又撥弄琵琶,丹唇輕啟,唱道:“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

竟然是程歡喜前幾日抄襲的《春江花月夜》,也不知這林曉,是從何處得來的。

一曲唱完,秦淮河上一片靜寂,過了許久,才爆發出一聲喝彩,緊接著是無數的喝彩聲。這秦淮河上,註定了要記住這精彩的一幕,前無古人,後,未必有來者。

唱完這一曲,林曉的烏篷船便開始掉轉方向,想要離去。蕭可言哪裡捨得放她走,連忙大聲喚那船停下,自己下去花舫,要登上烏篷船,用他的話說,是要請林大家到花舫上一敘。

眾人會心一笑,才子佳人,成就一段佳話也未可知。

經過一番折騰,蕭可言終於隻身登上了烏篷船,與林大家並立船頭。兩人說著什麼話,眾人聽不清楚,只見二人離得越來越近,蕭可言張開雙臂要去摟抱林大家,眾人見狀忙側轉了身,非禮勿視,非禮勿視。

正在這時,忽聽撲通一聲,蕭可言落入了秦淮河中。眾人見狀,大吃一驚,大呼小叫地去救蕭可言。

將蕭可言救起時,只見蕭可言牙關緊閉,面色蒼白,經過一番救治,才緩過氣來。只是不斷呻吟,似乎受了極重的傷。

再檢查一番,發現蕭可言右腿大腿骨折,已不能動了。

再尋林大家時,早已不見了她的蹤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