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論道選募(第2/2頁)
章節報錯
“你說的沒錯,你我都是士人,士人中的寒門。可是士人也有賢愚之分,不能把出身當成才能?出身低賤之人,就沒有品行高尚,才華出眾的人嗎?”程歡喜反問道。
丁源又是不好回答。原本是程歡喜考校丁源的,不知不覺之間,變成了程歡喜對丁源的單向洗腦。
“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程歡喜說道,“這天下,原本就不只是由士人來治理的。”
“那該由誰來治理呢?”丁源問道。
“應該由誰來治理?”程歡喜忽然想起了《禮記》裡的話,便道:“應該由賢與能,來治理這個天下。”
丁源聽到這裡,居然身形微微一顫,口中唸叨著:“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說到這裡,丁源長身而起,向著程歡喜深施一禮。
程歡喜一愣,自己在這裡挖空心思,想說服丁源,得到丁源對自己的認同,從現在的情形來看,似乎有點用力過猛了。
“丁某生性愚鈍,自幼求學,至今雖無甚建樹,卻一日不敢忘聖人教誨。”丁源說著,竟然有些哽咽,“這天下間眾人,不是談玄就是論道,以為釋門才是這世間濟世的不二法門,卻不知道,只是儒門才是治世的瑰寶。”
丁源繼續說道:“不知程先生,是否認同在下的觀點呢?”
丁源其實是個儒生,在這釋迦大行其道的時代,想找個認同儒門的人,真的不是那麼容易。程歡喜的話裡話外,透露出的都是濃濃的儒門觀點。
程歡喜道:“其實,就治世而言,儒門更勝釋、道二門。”
得到了程歡喜的肯定回答,丁源又一次長身而起,一躬到底,程歡喜急忙起身還禮。丁源再次落座後,平復了自己的心態,對程歡喜越發恭敬。
“程先生見識過人。丁某生平最佩服的原來只有一人,現在要加上程先生了。”丁源說道,不知不覺間,已經將稱呼由主帥變成了先生。
“噢?敢問丁主簿最佩服的那一人,是何方高人?”程歡喜忽然來了興趣,能讓丁源發自內心敬佩的人,一定是個極有本事的大能,或者大賢。
丁源恭敬地說:“那人是丁某的授業恩師,姓範,至名字,請恕做弟子的要避諱一番。”
程歡喜點點頭,也便不再追問,只是記下了有位姓範的大能,若有機會,倒是想去拜會一下。
“程先生方才問道,丁某對招募將士的看法,丁某斗膽說上一二。”丁源終於繞回到了一開始的話題。
程歡喜示意他但說無妨。
“其實,招賢榜中已經講清楚了。丁某以為,按榜中所講,儘可能選出勇武之人,不問出身,要儘可能淘汰那些只為軍功而來,卻無縛雞之力計程車人,有特殊才能的,可以例外。”丁源說道。
程歡喜點點頭:“說的沒錯,繼續說。”
丁源見自己的觀點得到了肯定,深受鼓舞,繼續說道:“若是由丁某來做此事,丁某會在校場內,設立二十處選場,准許軍民觀瞧。現場比試徙木和弓馬,透過測試者,即可入營。”
“另設一處策略選場,主要是針對武力不足,多有智謀之人而設。丁某從中選出優秀者,再由程先生定奪。”
“再設一技能選場,主要選募鐵作、木作、皮作等方面的工匠。也要選一些精通歧黃之術的醫者。”
“待人員選出後,將七千人置於原南蠻營地。那裡地勢開闊,屋舍齊整,正好用來做軍營。”
……
程歡喜微笑著看著丁源,深感自己找來丁源,確實是找對了人。丁源在南蠻營部時,便做得井井有條,現在說起招募將士來,也是想得滴水不漏。
如此甚好,自己可以省下許多的精力來。等到鎮北營練成之後,該沿哪條線路北伐呢?
……
“程先生,程先生!”丁源小心地詢問。
正在思索之間,聽到丁源小聲呼喊自己,忙回過神來,問:“什麼?”
“關於糧秣軍餉,旗幟軍服,兵器甲冑,將佐印信,以及官員任職旨意……這些,不知何時能到位?”丁源問題。
“呃,這個,待我進宮一趟,回來自有說法。”程歡喜答道。
“如此甚好,丁某便去準備校場之事了。”說完,丁源便起身告辭了。
程歡喜也坐不住了,這一樁樁一件件的,陛下只給了一句話,其餘都沒有給呢。
不行,馬上得進宮去。又想讓馬兒跑,又想讓馬兒不吃草,世上哪有那麼便宜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