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功考(上)(第2/2頁)
章節報錯
袁清又說:“前些日子,程總管隨四殿下前往徐州,立下了天大的功勞。袁某知道後,對程總管連破十三營寨,也是佩服的緊,恨不能跟在程總管身邊,牽馬墜鐙。”
這話客套的說,也只能客套的聽。袁家的長房長孫,給程歡喜天大的膽子,也不敢讓他牽馬墜鐙。
程歡喜道:“袁公子言重了。以袁公子的家世、才學,當個領軍將軍也只是屈才而已。”
袁清笑著說:“兩年前,便有人向陛下舉薦,讓袁某去洪州府任知府,被袁某謝絕了,些許雜務,應是胥吏所為,怎麼能勞動君子?”
程歡喜只是微笑,沒有作聲。對於袁清這樣的高門大戶,瞧不上知府,也在情理之中。
袁清又說:“袁某對程先生倒是多有仰慕,程先生閉門清修多年,應該是對大道有許多感悟。這不,三年不飛,一飛沖天,三年不鳴,一鳴驚人。”
程歡喜打趣道:“袁公子是說,程某是那木雞嗎?”
袁清也被逗樂了,撫掌大笑。道:“程先生當真是個雅人,袁某倒是想與程先生好好的結交一番。”
程歡喜嘴裡應酬者,臉上掛著微笑,暗裡卻悄悄習練著三花訣。這種少油沒鹽的應酬,實在乏味的很。
袁清卻是興致很高,一直在談天說地,杯裡的茶都換了三遍。
最後袁清才道:“初次拜訪,也沒什麼好表示,帶了兩名婢女,還望程先生笑納。”
程歡喜瞬間便明白了,袁家應該是猜測到了什麼,比如自己知道春蘭秋葵之死,與袁家脫不開干係,而自己與推恩令脫不開干係。送兩名婢女來,明裡說是結交,暗裡實求和解。
程歡喜便客套了幾句,留下了兩名婢女。此時若是斷然拒絕,那便是在打袁家的臉。
在程歡喜應酬袁清之時,袁弘聯合了王亮、謝必之進宮,說是當下北燕內亂,正是北伐的大好時機,請神武皇帝下旨,派一支銳卒,即刻北伐。
具體商議的過程,不必細表。讓神武皇帝意外的是,三公所推舉的主帥,竟然是程歡喜。對於這個人選,神武皇帝是滿意的,自己也想讓程歡喜北上接應馮引蝶,伺機奪回天機圖。
三公之所以推舉程歡喜,並非是出於喜歡或是賞識。袁弘從袁拱那裡出來,知道推恩令或與此人有關,而王亮、謝必之也是絕頂聰明之人,也隱約猜到或與程歡喜有干係。
留著程歡喜這樣的禍害在金陵城,還不知道會再鬧出什麼妖來,既然北伐可立功勳,既然推恩令說平民可授勳,不如讓他帶幾千人北上。
讓這些痴心妄想之人,盡皆滅於敵手,也好斷了其他人的念想。至於其他,待程歡喜死後,金陵自然會恢復往昔的舊制。
程歡喜送袁清離開時,發現自己的三花訣已經突破了,第四重聚氣境。還未來得及高興,便見高公公乘車而來。
高公公看到袁清,便與他打了招呼,轉身對程歡喜道:“程將軍,快隨咱家走吧,陛下急召你進宮。”
程歡喜卻還不明白,為何此時此刻,神武皇帝會急召自己,只是也不便相問,便和袁清告了辭,隨高公公上了同一輛馬車,往宮裡去了。
在車內,程歡喜不著痕跡地,將一塊金錠塞在高公公手裡,道:“公公能否告知,陛下忽然急召,所為何事?總不會是召歡喜前去對弈吧?”
高公公悄悄地將沉甸甸的金子,塞入自己寬大的袖中,眉開眼笑地說:“咱家瞧著陛下心情大好,怕是有什麼喜事,程將軍去了就知道了。”
停了一下,又道:“對了,今日袁公、謝公、王公相跟著見了陛下,陛下與他們談了許久,至於談的是什麼,咱家卻是不知。”
程歡喜聽到這句,心裡隱隱有不妥的感覺,卻又說不清楚。且先不去管這些,待見了陛下,自然知道真章。
御書房中,神武皇帝正在寫字,神武皇帝學的是二王字型,一手行書,頗得了些神韻。寫完一幅之後,自己還要賞鑑一番。
程歡喜見禮之後,神武皇帝給他賜了座,繼續又臨了一幅《快雪時晴帖》,寫完之後,才與程歡喜說話。
看得出來,神武皇帝心情尚可。自蕭可義失蹤之後,又發生蕭可言受傷,神武皇帝從未輕鬆過。
“歡喜,朕召你前來,不為別的,只為你所說的第三步。朕細思過了,若是能打破士人與平民,平民與奴僕之間的界限,或許對整個大梁,都是有益的。”神武皇帝開口說道。
“陛下聖明。”程歡喜介面道。
神武皇帝擺擺手:“什麼聖明不聖明,說說也就是了,切莫當真。這世上,可有什麼東西是顛撲不破,亙古不變的?”
也不等程歡喜答話,自語道:“若是有,那便是天機圖。”
“朕想令你率部北行,伺機奪回天機圖。所需人員,可從平民、奴僕中挑選。若是果真奪回天機圖,朕便如你所願,平民授爵,奴僕脫去如籍,而你程歡喜,授予關中侯之爵。”
寒門出身,若是能授侯爵,也算是幾百年來,頭一遭了,看來神武皇帝為了天機圖,真是捨得下本錢了。
“不知陛下能許歡喜多少兵馬?”
“七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