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楊白花的血仇(第1/2頁)
章節報錯
馬車來到得月樓附近的眾安橋,日已偏西。
程歡喜與麻先品說說笑笑,往得月樓走去。
街上各式人等,有挑擔賣各式燈具的,有撂地賣促織籠的,有唱著小曲賣糖的,也有擺攤相面的。不一而足。
程歡喜看得津津有味。
很快來到了得月樓前。這得月樓傍著秦淮河而建,車船往來,十分便利。
樓高三層,觀景最適宜的便是三樓。
上到三樓,便看到有兩人已經等在這裡。這二人見程、麻上樓,忙起身上前施禮。
程歡喜一邊客套著還禮,一邊在腦海查閱眼前的二人。
年青貌美的男子,是武騎常侍楊白花。面色發黑的男子,是左衛功曹胡桃棒。
都只是第二、三班的武職,以前經常在一起廝混戲耍。
落座之後,麻先品先開了口:“今日請諸位老兄一聚,實有兩件喜事。其一,是程兄得了什麼離魂之症,已然大好了。其二,是楊公子大仇得報。實在是可喜可賀。”
楊白花聽到這裡,不由得又想起傷心往事,失聲痛哭了一回。眾人一番勸解,方才止住悲慼。
程歡喜忙在腦海中找尋答案。
原來,這楊白花原本並不是大梁人,而是大燕國的漢人。
楊白花的父親楊安樂,曾是燕國淮陽郡宿豫城城主。只因淮陽太守常和,看中了楊安樂的小妾綠蔻,楊安樂不捨得給。於是常和便誣陷楊安樂勾結南梁,意圖謀逆。派兵將楊家抄沒,後來楊安樂死在獄中,綠蔻成了常和的枕邊人。
幸楊白花當日出城打獵,才躲過一劫。一怒之下,便帶著淮陽的軍情資訊,投了大梁。
神武皇帝見楊白花,一表人才,武藝也是不俗,便給了他一個武騎常侍的差使。現如今已有三年過去了。
店裡的小廝送來果盤蜜餞,幾斤牛羊肉和兩罈好酒。眾人便先吃了三巡酒。
“楊兄弟大仇得報,是怎麼回事?”程歡喜問道。
“自我楊家被陷害,我楊白花恨不得馬上生吃了常和那狗賊。我曾經幾次乘著夜色潛入太守府,想取了那狗賊的性命。可那狗賊的府裡防守嚴密,有一次還差點陷在裡邊裡。我逃到大梁後,先是住在廣陵的一處大車店,店家看我毎日愁眉不展,便問我緣故。我便一一告知。”
“那店家告訴我,廣陵一帶多有奇人異士,若是能遇見,或許能幫的上我。我便在白布上寫了個“重金尋仇”四個字,掛在十字路的大槐樹下,每日跪在那裡,希望能遇上能幫我的奇人異士。”
“先後遇到一名走江湖的豪客,一名遊方的頭陀,還有一名屠戶出身的漢子,收了錢後去幫我復仇。後來都沒有成功,據說都死在淮陽。”
“我當時已經沒錢了,真是萬念俱灰。後來,一位在大車店裡箍桶的老人,看我可憐,說是願意幫我。我也沒太意。”
“後來我來到金陵,投效了陛下。只希望有朝一日,能隨著大梁的鐵騎,殺入淮陽,殺了常和那狗賊。”
說到這裡,楊白花明顯得激動了起來。
“就在昨天,那個箍桶老人忽然找到了我,還帶來了那狗賊的首級,雖然用石灰醃製過,我還是認得的,就是那狗賊。哈哈哈!”說到最後,楊白花又是哭又是笑。
眾人大聲叫好,舉酒慶賀。
這個店裡人來人往,店家見的形形色色人等太多,見他們又哭又笑,也不甚注意。
不多時,又有一名濃妝豔抹的女子,自行來到桌前,為眾人斟酒,又從旁邊搬來一把椅子,陪著眾人吃酒。
一個下賤的妓,這種事情在酒肆裡司空見慣。眾人也不奇怪。
又吃了幾杯酒,胡桃棒便問那女子會唱什麼曲子。
那女子說會唱河中之水歌。
這河中之水歌,乃是神武皇帝所作,在大梁國流傳甚廣。
只聽那女子唱道:“河中之水向東流,洛陽女兒名莫愁……”
詞是好詞,唱得卻很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