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的生活遠比後世要艱苦太多,物資不富裕的農民,只有埋頭種地,才有希望過好這一年的生活,所以沒有什麼比發土地更讓人得民心。

孟寬暫時的計劃也只能如此,維持秩序,恢復民生才是當務之急,兜兜轉轉繞了一大圈,孟寬最後一站卻是中心點潼關,是孟寬的起始點也是終點。

孟寬特意留到了最後,去看一眼,以後回來的機會不會太多,這一次必要給鄉親們一個交代。

潼關的百姓早已分發了田產,對於新皇陛下的龍興之地,是這裡官員的重中之重,哪裡敢疏忽大意。

這座關口經過李自成的戰亂蕭條了不少,又經過孟寬的大刀闊斧的改革,恢復了不少生氣,百姓依舊是那批百姓,衣衫不變,變的是臉上的笑容。

孟寬獨獨帶了百人隊,一群少年人早已不是出發之時的懵懂無知,而是一個個精神飽滿,臉上帶著笑容的漢子,一個未少,這就是孟寬的交代。

“踏,踏,踏。”

馬兒歡快的奔跑在鄉間小道上,路邊田地通通有了新綠,這是過了寒冬之後的新苗,農人正汗水紛紛的開始這一年的春種。

馬隊的主心骨駐馬而看,大牛他們卻絲毫沒有怨言,他們所跟隨之人是這天下黎民之主,他們心中只有無比的崇敬。

“手把青秧插野田,抬頭便見水中天。”

“六根清淨方為稻,退步原來是向前。”

這首詩句形象描繪了農人插秧的場景,孟寬已經十幾年未見過這樣的畫面,他是農村人,但隨著現代生活越發的快節奏,就連種田都已經機械化。

小時候跟著母親在稻田裡面插秧種田的辛苦畫面都已經模糊了,只記得母親喜歡在稻田裡面特意留下小小的一塊地。

這是給孟寬留下的地,小時候家裡窮,根本沒什麼零食可以吃,只有自己家種的才會捨得吃,小小的地裡會種上一種叫荸薺的水果,也有叫馬蹄、水慄的。

這種水果稈苗多,是叢生植物,最適合種在淺淺的水田中,長勢好的話,這塊小小的地就能收穫無數顆果子,孟寬很喜歡吃這個水果。

春天種下夏天就能吃上,這就是母親特意給孟寬留下的心意,孟寬已經很久沒有回憶童年了,不是孟寬沒有心,而是孤獨太久之後,害怕回憶。

這一刻的場景卻讓孟寬有些感傷,若是孟寬以後能成為諸天神佛,必要傾盡一切,找回失去的家人。

這時候的苗種遠不是袁爺爺培育的苗種可比,產量顆粒都還在原始階段,孟寬此刻也沒有辦法,以後回現代準備些種子過來,養活百姓不要太簡單。

孟寬停馬在田頭,百人隊的規模可不小,讓那些早已發現孟寬他們的農人立刻放下禾苗,紛紛上前過來行禮。

在這裡百人隊就是他們潼關的驕傲,也是這裡的百姓現在最常談起的話題,能在此時此刻見上一回,足夠回憶一生了。

孟寬不喜歡虛禮,但這是古代,皇權的統治絕不是孟寬可以輕易顛覆的,只好下馬去攙扶,笑著開口道。

“老人家,家中可有孩兒,為何不出來和你們一起種田。”

孟寬扶起的一個老農他都看不出年歲,看起來像六七十,沒準只有四十幾也說不準。

“不是這樣的,我家地多,孩子也多,我一個人都有幾塊田,他們不讓我下田幹活,我就臭罵了一頓,我種了一輩子的田,到了這個年歲才有自己的地,不自己種,心裡怎麼會舒服,哈哈,讓你們見笑了。”

還真是個倔老頭,孟寬就喜歡他們此刻的心情,初時到此地,到處是兵荒馬亂,郊外野田都沒人敢種,這一會太平時節,這裡的地都是上等好田,哪裡會捨得荒廢。

“都託了陛下的福氣,全天下的百姓,都在為陛下祈福,只盼望這樣世道能夠長久些呢。”

孟寬笑著對他們說道。

“這天下已經太平,只要好好種田,哪裡會吃不上飯,以後有什麼困難就去找東林村的族長,讓他寫信給我,我一定為你們支主持公道,不要為我耽誤田裡的功夫,都去忙吧。”

身份的轉變,已經不是用話語可以輕鬆勸說的了,見眾人遲遲不肯離去,孟寬也只好放棄繼續觀看的念頭,踏馬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