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行之天下(第1/2頁)
章節報錯
孟寬在京師的舉動,可謂是驚的天下黎民目瞪口呆,這天下不但換了個姓,還連帶著從京師開始了浩浩蕩蕩的收繳分發田產的大潮。
哪家良善,孟寬就少收些,並派官員實名登記,那些無主的良田,話都不需要多少,直接收歸國有,一個個窮苦百姓人人有田可分,無不感恩戴德。
孟寬就是用武力強行動粗,行此雷霆手段,沒有武力誰敢去做,崇禎都想去做,他是沒能力去做,而孟寬就可以,這天下誰還敢出來抵抗,那就是覺得孟寬手中的槍還不夠兇殘。
京師一個月的收繳安排大潮,讓這些官員算是徹底知曉孟寬的決心,眼下之事必然會行之天下,他們想要在新皇帝面前有官可做,那就要出人出力,做出成績。
孟寬留下了大軍坐鎮京師,由李季常、李邦華主持大局,調撥糧草金銀賑濟天下,金銀錢財只會越來越多,孟寬就要開始他的分田大潮了,誰都明白這是大勢所趨,反對的都是禍亂天下的反賊,哪個還敢反對。
孟寬早已接回了雲舒他們,對於孟寬又多了個女人,她也沒有什麼反感,孟寬已經主動答應於她,以後都不會再收女人,這讓她很感動。
孟寬的大事一刻都拖延不得,她也希望天下百姓可以安於和平,所以只得依依不捨的送別孟寬。
帶著一萬鐵騎護衛,各種大大小小的官員幾千人,再加上他們的隨從護衛,這已經是孟寬所能忍受的最少人數了。
為什麼帶著這麼多官員前去,孟寬不但要他們前去辦事,還要他們切身體會黎民的疾苦,不去親眼看看,誰會知道真實的天下。
就這樣整個天下都在這股風潮下改變,流民得知新皇帝要分田地,只要迴歸原籍,安心等待,都會有田可分,再要做亂,只會身死一途,哪裡還會在外面流竄。
返鄉大潮轟轟烈烈的開始了,當地官員哪個敢去攔截,皇帝隨時會到,若是敢做亂,他的官途就是做到頭了。
很多清廉的官員都為之興奮,早早開始統計田產人口,只等大軍一到就好開始分割田產。
這樣的風氣,連帶著那些良善人家都紛紛開始賑濟百姓,到時皇帝一到,多少會有些好印象。
那些為富不仁的豪強,哪個敢不開始賑濟百姓,錢多反而已經是罪過,反正都要被收繳大部分,不如拿出來買名聲,也好過到時辯無可辨。
連孟寬都沒想到會有如此的效果,一時間整個天下的風氣都在悄然間改變,哪怕是路過的流民,只要不為非作歹,就能在官府帶領下領些過路口糧,只盼望他們早些回家。
此刻遠四川的張獻忠早已是驚弓之鳥,都不需要他去問,都能知道他的大軍早已逃亡眾多,人人有田可分,誰會願意和他一起作亂。
…
他知道天下已經不是之前的天下,他也不是毫無良知的之人,當即收繳兵器戰馬,主動解散了大軍,送東西到了秦良玉手中,連帶著自己和幾個匪首都去自投,表明心跡自己願意歸降。
簡直比什麼大軍衝殺還要不可思議,就這麼的解決了一個亂賊,當即快馬加鞭傳信給還在河南分發土地的孟寬。
孟寬都快忘了還有這麼個人在四川作亂,既然他願意做好人,主動放棄作亂大軍,孟寬還是要千金買馬骨的,當即讓官員回信秦良玉。
不但表達了孟寬對她堅守川蜀的肯定,還給她安排了一個特殊任務,聯合那些官員豪強,分發口糧,送還流民歸鄉,至於張獻忠他們就讓她好生看管,待孟寬到了川蜀,見一面再做安排。
孟寬的一路越發順利起來,官員大軍開道,孟寬只需人到,其它事情根本不需要孟寬過多詢問,經過一路的熟悉,他們哪裡還不會這些流程。
有時候人就是這樣的奇怪,人人都開始一些事情,那麼不去做的就是另類,就是典型,只會惶恐不安,深怕被抓了典型,只會越分跟風去行事。
一切都在往好的方面轉變,儘管此刻還是小冰河時期,但人心一變,再多的災難都能堅挺的扛過去,只要明年新田有了收穫,這天下必然開始安定。
孟寬一路而來,從山西到陝西,再到河南,接著就是川蜀,這裡百姓無不翹首以盼,王師大軍一進入,百姓官員都問風而到。
誰不想見到這個武功蓋世的新皇帝,而且這皇帝一心為民,就是三歲小兒都在傳頌他的事蹟,真真切切感受到了民心所向。
孟寬一路上都帶著崇禎在側,倒不是怕他有什麼心思,而是為了讓天下百姓都知道,這天下依然還是大明,他不過是接下了這擔子罷了,有些事以後才可以考慮,現在只需安定。
“岳丈大人,岳母大人,你們這路所見有何感想,是不是覺得不可思議。”
崇禎哪裡還有什麼好說的,這天下換了人來做,和他還在的大明完全是兩回事。
“陛下還是少些氣我吧,我還想多活幾年,過些閒人生活,你不會盼我死吧。”
孟寬當即訕笑回道。
“哪裡的的話,家和萬事興,這天下也是你們的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