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郭嘉郭奉孝(第2/2頁)
章節報錯
“對了!”王旭轉身拿起兩份竹簡,分別遞給荀攸、王猛。
荀攸看了看竹簡,三十六計之一瞞天過海。
而王猛也看了看竹簡,三十六計之二圍魏救趙。
這一看就是兵書啊!而且這字寫得也真是太漂亮了。
荀攸讚道:“主公的字還是如此漂亮,我且看看主公寫了什麼。”
“隋國進攻陳國,戰前,隋朝將領因奉命統領江防,經常組織沿江守備部隊調防。
每次調防都命令部隊於歷陽集中。還特令三軍集中時,必須大列旗幟,遍支警帳,張揚聲勢,以迷惑陳國。
果真陳國難辨虛實,起初以為大軍將至,盡發國中士卒兵馬,準備迎敵面戰。
可是不久,又發現是隋軍守備人馬調防,並非出擊,陳便撤回集結的迎戰部隊。
如此五次三番,隋軍調防頻繁,蛛絲馬跡一點不露,陳國竟然也司空見慣,戒備鬆懈。
直到隋將大軍渡江而來,陳國居然未有覺察。隋軍如同天兵壓頂,令陳兵猝不及防,遂一舉拔取陳國的南徐州。”
荀攸高聲道:“好,好一招瞞天過海,主公大才,吾不如也。”
王旭尷尬的摸摸頭不語,反正他剽竊的東西夠多了,也不差這一件了。
王猛見狀急忙看手中的竹簡。
魏惠王欲釋失中山的舊恨,便派大將龐涓前去攻打。
後來趙國乘魏國國喪伺機將中山強佔了,魏將龐涓認為中山不過彈丸之地距離趙國又很近,不若直打趙國都城邯鄲,既解舊恨又一舉雙得。
魏王從之,欣欣然似霸業從此開始,即撥五百戰車以龐涓為將,直奔趙國圍了趙國都城邯鄲。
趙王急難中只好求救於齊國,並許諾解圍後以中山相贈。
齊威王應允,令田忌為將,並起用從魏國救得的孫臏為軍師領兵出發。田忌與孫臏率兵進入魏趙交界之地時,田忌想直逼趙國邯鄲,
孫臏制止說:解亂絲結繩,不可以握拳去打,排解爭鬥,不能參與搏擊,平息糾紛要抓住要害,乘虛取勢,雙方因受到制約才能自然分開。
現在魏國精兵傾國而出,若我直攻魏國。那龐涓必回師解救,這樣一來邯鄲之圍定會自解。
我們再於中途伏擊龐涓歸路,其軍必敗。田忌依計而行。
果然,魏軍離開邯鄲,歸路中又陷伏擊與齊戰於桂陵,魏部卒長途疲憊,潰不成軍,龐涓勉強收拾殘部,退回大梁齊師大勝,趙國之圍瞬解。
王猛點點頭說:“主公這寫的是戰國時期的事情,好一招圍魏救趙。”
王旭:“公達、景略,我欲寫出三十六篇,傳予諸將,你們覺得如何?”
荀攸、王猛大喜:“主公英陰,如此一來我軍將領必定會大大加強。”
荀攸:“主公這三十六計通俗易懂,同時甚是精妙,我認為可行,不過可先傳予重要將領。”
“畢竟這本兵書影響甚大,萬一被別人得到也是十分頭疼。”
王旭點點頭:“既然如此,我看天色已晚,公達與景略就在此歇息吧!”
荀攸、王猛同聲道:“諾!”
王旭吩咐下人準備兩間客房後回到書房,“三十六計,三十六計啊!”王旭默唸。
隨後又著手開始將三十六計寫出,還好以前他喜歡歷史,這些東西也記得。
就算有遺漏也能用其他東西替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