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〇六章 楊齊會面(第1/4頁)
章節報錯
本州島,京都城,法隆寺。
齊彬在一間收拾整齊的房間內見到了楊洋。
這裡原來是天皇的行在。
不過現在整個扶桑已經沒有天皇。齊彬早就已經宣佈天皇一族絕祀。
雖然後來又冒出來幾個所謂的天皇一族,但是這些人只要冒出來,就會被以假冒天皇的罪名處死。
現在的齊彬更像是扶桑的天皇。
大小几十個藩國都要接受他的領導。
在他的手中更是有大片的直轄土地。
復興軍長年有一個師駐守在這裡,另外還有一支由都護府直轄的扶桑本土兵。
在本州島的北方,那些保皇派的亂軍到現在還沒有被完全消滅。
幾乎每年都要消失一兩個藩國。
那些流離失所的扶桑人全部被齊彬打包送到了加華、東華還有南華等地,成為重要的底層勞動力來源,成為了建設華人新大陸的一員。
但是這樣,反倒是讓扶桑人的生活改善了。
那些平民現在可以吃到南洋運來的大米。可以買到廉價的工業品。
有錢人更是可以享受到北海送來的豐富魚獲。
扶桑人的物質生活從來沒有這麼豐富過。
而他們付出的代價只是沒有天皇,沒有自己的國家,成為大華夏圈的一部分。
齊彬對此很滿意。
他除了繼續推進自己制定的溫水煮青蛙式的“削藩”政策以外,其實也沒有其他的事情。
大小的政事都有下面的行政官員幫他做好。
齊彬做官非常謹慎,尤其是在扶桑大都護這樣一個敏感的崗位上,而且他本人又是一個扶桑人。
他甚至都從來都不回薩摩去。
即使這樣,還是有人會定期來查他,他也都會全力配合。
他在復興軍的高層官員中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存在,幾乎沒有什麼人緣。
齊彬手下的都護府官員大部分都是國內委派的。
扶桑本地人要是在都護府任職,也必須要到本土去培訓一番才行。
他就像是董書恆手下一條忠犬,忠實地將董書恆的意圖貫徹下去。
隨著各個藩國權力被削弱,有一天都護府能去管轄到全部四島之地。
現在是三島之地了。
因為北方蝦夷島成了國家保留地。
就在剛剛年會上,董書恆推動制定了一個國家保留地法桉。
將一些人煙稀少的地方定位國家保留地。
這些保留地內不允許破壞裡面的動植物,不開展任何基礎設施和工業建設,當然包括不能砍樹。
裡面原本生活的人口也要大量遷出。
只保留少量的原住民作為看護人員。
這可不是什麼國家公園,因為從來沒有哪個國家公園有這麼大。
第一批保留地的名單都已經出來了。
包括了復興軍在遠東和極北地區的大量地區,這些地方的面積很大,隨便一塊地方拿出來的能夠抵得上一個國家了。
蝦夷島就是第一批的保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