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勇、劉浩、孫翔一起離開了海關大廳。

張勇還跟著另外兩人一起抱怨了這裡檢查的繁瑣。

夜梟剛才已經告訴他會詢問兩人什麼訊息。

已經完成接頭的事情,即使是劉浩,張勇也準備隱瞞著。

這關係到這次國內行動的成敗,張勇一個人知道就足夠了。

當他們出了海關的大門之後,彷佛又進入了一個新的世界。

寬闊的馬路,整齊的電線杆和路燈,充滿活力的市民。

自貿區內部相對擁擠,銅臭味更濃一些。

而且自貿區是之前的租界區改造過來的。

很多基礎設施都有些老舊。

但是海關外面就是新城,全部都是這幾年新建的。

以前的上海縣城並未跟租界連線在一起。

後來,知縣袁祖德投靠復興軍,在董書恆的指示下建設滬上城。

第一步就是建設老縣城與租界區之間的沿江地帶。

那個時候復興軍帶動了與洋商做生意的高潮。

很多沿江的商人都聚集到了滬上來,尤其以江浙的商人最多。

袁祖德卻收到了一份董書恆讓人送來的滬上發展規劃書。

沿江商鋪的規格要按照統一的標準建設,馬路的寬度必須要達到一定的標準,行道樹一定要用香樟樹。

甚至連下水道所使用的管道粗細都是規劃好的。

袁祖德雖然對其中有些內容不是很瞭解,畢竟他只是一個傳統的讀四書五經成長起來的官員。

但是也正因為如此,他更加明白怎麼樣迎合上意。

董書恆的這份規劃,袁祖德執行的非常徹底。

為了執行這份規劃,他甚至不惜得罪了一下本地計程車紳商人,因為土地大都是在他們的手中。

袁祖德在徵地的時候遇到了阻力,動用了一些資源,使用了一些酷吏的手段才將滬上整成今天這副光景。

這也讓袁祖德獲得了董書恆的好感,得到了晉身之資。

袁祖德現在已經離開滬上,成為一名行省總長。

三人沿著江邊,邊走邊看,街邊大都是一些大商行的總部。

岸邊密密麻麻的都是船隻。

碼頭工人一刻不停地搬運著物資,像是一群勤勞的工蟻。

不時還能夠看到復興軍巡邏的炮艇從江中駛過。

那些塗裝成淺灰色的內河炮艇,雖然不大,但是速度飛快,上面豎起的炮口以及指向兩邊的機槍足夠震懾一切不安分的勢力。

岸邊還有穿著制服的治安員兩兩一組在來回巡邏。

張勇首先感到的是秩序。

這種秩序是從周圍的環境中滲透出來的,無論整齊的行道樹,還是穿著得體的路人,都給人以安全感。

三個人在沿江的大街上走了一陣子。

這條街上基本上都是大商行,並沒有什麼適合三人逛的。

張勇只是帶著二人進了一家專門銷售汽車的商行,近距離地看了看這些稀罕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