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二四章 金邊會議(第2/4頁)
章節報錯
那人絲毫沒有因為東華艦隊覆滅了弛利海軍而憤怒。
相反,那個馳利人的眼中滿是畏懼。
美洲的這些白人移民建立的國家,在內部缺乏必要的凝聚力。
他們不像華夏那樣有一個一脈相承的文化。
他們的文化就是宗教文化,而歐羅巴的宗教文化鎖薰陶出來的就是精緻利己主義。
他們追求的是自我價值的實現。而華夏文化一直以來都是將以家族為核心的群體的利益放在最前面的。
聶大華見到對方這樣的謙卑,也不客氣,索要了一些艦隊需要用到的生活物資。
然後他們繼續前進。
只是此時聶大華已經下定決心,到了東華之後一定要說服東華對南邊的弛利用兵。
佔領弛利必須要用到海軍。而佔領了弛利之後,東華王國勢必就成為了東南太平洋地區的海上霸主。
到時候,東華就不得不發展海軍。
而聶大華在控制弛利之後一定要在麥哲倫海峽建立一個海軍要塞,徹底地控制這個海峽。
到時候控制好海峽東西部之間的入口。
從大西洋過來的艦隊即使從航海環境更加惡劣的合恩角繞道過來也能夠被東華海軍輕鬆堵截。
雖然麥哲倫海峽相比與好望角、馬六甲海峽的作用要低的多。
但是這裡在未來將會發揮出巨大的作用。
聶大華考慮問題還是從復興軍的總體戰略出發。
他們說是東華艦隊,但是實際上只能算是復興軍海軍之東華艦隊。
他們在今後很長一段時間內都跟復興軍海軍是一個整體。
在聶大華的艦隊穿過麥哲倫海峽的時候。
董書恆已經完成了對湄公行省的視察,動身前往真臘。
因為得到了弗蘭西遠東艦隊透過馬六甲的訊息,董書恆還特意加快了自己的行程。
他已經考慮過了,如果弗蘭西真的入侵安南,那麼復興軍即使要介入,時間也不能太早。
說實話,安南人對於天朝還是缺少敬重。
尤其是董書恆之前強行接受了北圻。
這件事情一直讓很大一部分安南人懷恨在心。
現在安南的高層表面上順服,也是因為他們畏懼復興軍的武力。
安南民間的很多有識之士依然將復興軍當作敵人,而這些人能夠左右安南底層的輿論,在很大的程度上代表了安南的民意。
如果復興軍過早地介入弗蘭西人的入侵,那麼最後安南反倒沒有什麼損失。
那些安南的普通人最後不僅有可能不感激復興軍,反而會更加仇視復興軍。
小國每多忘恩負義之輩。這樣的白眼狼藩屬國,歷史上出現的多了。
安南也幹過這樣的事情。
還不如先將弗蘭西人放進來,讓他們感受一下弗蘭西人是不是他們的救世主。
不過該做的準備還是要做足的。
董書恆到金邊行省就是要暫時做鎮這裡。
等待參謀部的到來,還有彭玉麟準備的三個師的陸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