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一〇章 奇怪的股市(第2/4頁)
章節報錯
這幾天幾大商業銀行的匯款量激增。大量的資金透過銀行在各地的分行轉匯到這裡。
這個數字,董叔恆是知道的,相當的令人震撼。
以前這些錢作為銀子存在這些人家的地窖中,華夏的政府是無從知道的。但是現在,這些錢進入了銀行,也就是相當於進入了政府的視野中。
華夏還是有很多有錢人的,董叔恆在心中吐槽。
一個其貌不揚的小地主,家中的地窖中的傳家銀子可能就有幾十罈子。
別看他們平時穿的土裡土氣,家裡的吃食也很簡單。但是並不代表這些人沒錢。
存款似乎是埋在華夏人的骨子裡的一種習慣。
股票這種東西,一但漲起來之後就非常容易吸引那些手頭有錢的人。
尤其是這些人還沒見識過股票的大跌。
當然了,洋人就淡定的多,他們都還在觀望華夏的市場。
他們的可都是經歷過泡沫的。
董叔恆也不希望華夏新生的證券市場出現泡沫。
他還是留了很多手段的。
“快看,新京機械已經從3.5華元漲到了5華元一股。”
“嗨,這算什麼阿拉斯加礦業已經翻了五倍了。”
……可以容納幾百人的交易大廳中,此時就跟菜市場一般。每當有工作人員去更換標記股價的牌子,都會引起場下的騷動。
交易所有兩種顏色的數字牌。
當股價處於上漲狀態時,就會使用綠色的數字派更換,如果是下跌了就使用紅色的數字派更換。
這樣買家們就能夠很清楚地看到到底是上漲還是下降。
董叔恆知道新股上市後的第一波上漲都是比較猛的。因為人們對新生的東西都存在一個上升的預期。
報紙上對於這些企業的資產狀況,以及盈利的預期都是有詳細的介紹的。
為的就是讓買家們能夠一個判斷的基礎。
但是對於企業的預期,大家都是見仁見智。
所以說股價最後並不一定真的反映出企業的情況。
炒股有風險,入行需謹慎!
這句話,就是從未碰過股票的董叔恆都知道。
不過現在滬上的情況卻是完全不同。因為大家都還覺得股票是一種投資。
他們都是衝著做股東去的。所以現在股票已經開始上漲,但是並沒有人出售。
古人還真是單純,董叔恆不禁在心中吐槽道。
大家都覺得要不是家中出現了什麼意外,或者真的在資金上出現難處了。否則這麼好的股票誰會去賣呢?
要是在後世說誰炒股票炒成了股東,那麼一定是在罵人,這個時候被說的那人肯定將口水噴到你的臉上。
但是在此時,反過來了。大家都覺得將手中的股票賣掉,那麼肯定會被人罵大傻叉,要麼就是詛咒自己的家中出現了狀況。
不過這樣也不行啊。就連小財神胡光墉都沒想到出現這樣的狀況。這證券交易所賺的是流量啊。
要是大家都不流轉怎麼辦啊?
還好當初讓各個公司都自持了一些流通股。到時候,漲到了一定程度可以放出去。
但是這個也解決不了根本問題的。
“雪巖啊,這個事情只能你自己去想辦法了,不然我們的交易所就要成為新股發行所了。這跟商品流通一樣,沒有流通早晚要死掉。”董叔恆真的沒啥辦法。
要論對資本市場的瞭解,他估計都比不上胡光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