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聯軍制定這個計劃,劉青南也是從中出力的。

聯軍希望儘早回去,但是英法的國內都只要俄國人認輸就好了。

英法都不想過於削弱沙俄的實力。

所以,現在仗打到這個份上了,聯軍都沒有深入沙俄的內陸。

只是窩在克里米亞半島這個戰略要地。

現在的談判中英法要求沙俄不允許在黑海保留艦隊。

這個條件讓沙俄無法接受。

因為沙俄只有這一個天然的良港可以直接進入地中海。

這裡氣候溫暖,而且黑海的海況較好,比那些北方一到冬季就無法通行的港口要好多了。

可以說,正是在得到克里米亞之後,沙俄的海軍才真正的崛起,而且沙俄的主要造船廠也都在這裡。

如果要不允許沙俄在黑海擁有艦隊,那麼這麼多的造船廠還要搬遷。

所以談判才一直拖延下來。華夏不在意沙俄在黑海有沒有艦隊。

董叔恆只想要儘量削弱沙俄就好了。

因為現在的華夏,百廢待興,董書恆需要時間,華夏需要時間。

那麼這場大戰中,沙俄受到的損失越大越好。到時候大家就可以相安無事地一起養身體。

所以在戰鬥進入相持階段之後,劉青南就開始尋找聯軍中的熟人進行遊說。

有的時候還要給人家一些好處。

他的軍中自然有人知道怎麼去做。

聯軍這邊也希望能夠儘早的回去。好多計程車兵都開始想家了。

而且在這裡,即使有了復興軍的戰地醫院,疫病也同樣不斷爆發。

疾病和天氣折磨著聯軍計程車兵。加上他們已經出來近兩年時間了。

希望早點回去的情緒在整個聯軍中瀰漫。

此時劉青南找人提出的這個提議就很有市場。

雖然這與英法的戰略不服。但是聯軍的司令部還是找到了辦法。

那就是不出動英法的主力部隊。而是派出幾隻僱傭軍以及像復興軍這樣的盟軍出去。

這樣的話,聯軍的司令部就不會受到其國內政府的詰難。

聯軍的主力也不會遭受意外的損失。

而且聯軍中的那些僱傭軍或者盟國軍隊似乎對此也非常感興趣。

大家都知道打到敵人的後方意味著什麼。

這跟薩瓦斯托波爾這裡的要塞攻防戰可不同。

進入了沙俄的後方,作戰就靈活多了。

可以去避開沙俄的主力,因為他們只要破壞就好了。

而破壞恰恰是最簡單的事情。

……

先不說這裡的事情,此時的滬上真的是熱鬧非凡。

一個金融中心的雛形正在漸漸形成。

各地的大商人聞風匯聚到這裡。關鍵不是他們人過來了。

而是他們的資本跟著一起過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