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〇五章 夷播海(五千大章求票!)(第1/4頁)
章節報錯
這些民族英雄,是華夏民族精神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是華夏民族的脊樑。
董書恆希望他們能夠永遠活在每一個華夏人的心中。
一個民族如果沒有自己的英雄,那麼這個民族就是沒有希望的。
董書恆希望如果哪天有人數典忘祖,忘卻這些英雄,甚至是侮辱這些為民族獻出生命的英雄,那麼每一個有血性的華夏人都能夠站出來譴責他,唾棄他。
將那些人永遠地釘在恥辱柱上,讓那些人的靈魂都不得安生。
從華夏的歷史能夠看出,華夏算是民族主義精神以及國家意識覺醒比較早的地區。
這與華夏本身就是一個文明的誕生地有關係。
現在的世界上還有很多的地區都沒有國家或者民族意識,那裡的人民被其他國家民族奴役、殖民,或者是處在無秩序的狀態之中。
直到二十世紀,民族主義思想才在全世界覺醒。那時候開啟了全世界範圍內的民族獨立運動。
後世國家的邊界也是在那個時候漸漸固化下來。
所以董書恆在儘自己最大努力擴大的華夏的版圖,拓展華人的生存空間。因為他知道現在是最後的機會了。
華夏的歷史上版圖主體變化不大,但是外延空間一直在變換不定的狀態中。
王朝強盛之時,華夏的版圖就變大,王朝動亂之時華夏的版圖就縮水。
董書恆知道,再過百年,就是華夏再次強盛了,那時候華夏的版圖也沒辦法再次擴充了。
那個時候的世界秩序已經建立了起來。到時候想要重新佔領一塊領土將是難上加難的事情。
到了滬上之後,董書恆主要做了兩件事情,一件事情是參加滬上工商業界組織的茶話會。
第二件事情就是為滬上證券交易所的開張剪綵。
這是董書恆北上之後,也是華夏建立起來之後第一次與這些滬上的商人見面。
這裡聚集的商人差不多是華夏的商業界的所有精英。他們代表著華夏的一個新崛起的重要階層。
華夏的工商業階層很多其實就是脫胎於原來計程車紳地主階層。他們算是這些人中的開明者。
實際上在華夏,工商業階層和士紳地主階層從來都不是完全割裂開來的,他們之間是不斷地相互轉化融合的。
有些開明計程車紳、地主不再將專注力放在土地上,而去投資回報率更好的工商業。
也有些商人賺了大錢之後,選擇拿錢去買地,成為了地主。
這就是現實中的情況,華夏的階層並沒有那麼的固化。因為華夏的階層沒有宗教或者貴族制度的束縛。
當前的很多地方都和華夏不同。比如印度,他們的階層不僅僅取決於個人的天賦以及努力,更多的是受到種姓制度的約束。
歐洲也是這樣,按照姓氏劃分的血統還對階層產生著重要影響。
這種相對自由的階層轉換為華夏的進步發展提供了動力。也是華夏發展的先天優勢。
在招待會上,董書恆發表了一個激動人心的演講。
一個政治家必備的一項技能就是演講,演講真的很重要。
尤其是在你希望自己所帶領的民眾去做好某一件事情的時候。一場好的演講往往能夠讓他們充滿士氣。
在很多時候,一個領袖如果不會演講,不會調動手下的情緒,基本上這人就不是一個好的領袖。
董書恆以前看過很多的演講。在後世的歷史上很多政客都是靠自己的口才起家的。尤其是華夏隔著太平洋的那個喜歡誇誇其談的鄰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