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草原,董書恆沒準備動現在的階層關係,他準備從底層慢慢變起。

透過經濟活動慢慢地改變草原牧民的生活模式,改變他們的對於草原上貴族的依附關係。

然後同樣使用經濟活動改變那些草原上的貴族。

比如土謝圖汗部就已經開始跟復興軍合作經商。

他們建立了定居點以及集市,冬季的時候所有的牧民都會趕著牲畜回到定居的駐牧地。

在這裡有的建好的房屋和牲畜圈。這樣不僅僅牧民的生活改善了,而且還可以減少牲畜的凍傷死亡。

董書恆也讓人在草原的上圈了一些土地,建立了國屬牧場,有的國屬牧場會專門的種植牧草。

這些牧草在冬季的時候會交易給牧民。

讓在冬季缺少的牧草的牧民能夠讀過難關。

別看這只是一個小小地舉動,但是這極大的提高了牧民對於天氣的免疫能力。

會盟的時候有固定的儀式,這些事情自有理藩院的官員全程安排好。

草原上的部族真正的敬畏的是復興軍的強悍戰力,儀式對於他們來說只是增加了一層神聖感。

這次董書恆帶在身邊的警衛團以及教導師的騎兵團都是全軍中的精銳。

而且他們全部完成了換裝。

天氣已經微寒,這些人全都穿上了軍綠色的呢子軍大衣。胸前的兩排黃銅紐扣,讓他們顯得非常的精神。

54式騎槍斜背在他們的身後。每個人的腰上還有一把馬刀插在刀鞘之中,刀鞘上面經過了裝飾,有一個金色的游龍圖案。

還有一些戰馬的後面拖著小巧的榴彈炮。

隊伍中還有幾十輛馬車,那上面裝載的是大殺器轉管機槍。

董書恆來了,警衛團就接管了庫倫的防衛工作。

教導師的騎兵團則駐守在庫倫城外。

可以說現在在草原上沒有一支武裝力量能夠威脅到董書恆的安全。

眾人都退了出去,這時候大殿中就剩下了董書恆和老和尚。

這老和尚長得微胖,光溜溜的腦袋下面的面板很有的光澤。

草原上的信徒們稱之為佛光,董書恆知道這是因為老和尚平時保養的極好。

“大師覺得現在在復興軍的治下如何?”董書恆一改剛才正式的態度,隨口問道。

“總統不愧為救世菩薩轉世,草原牧民的生活改善了很多。我佛慈悲,必然感念總統給當世之人帶來福祉。”大和尚一板一眼地說道。

“大師,在下不善長禪機,有一事想跟大師商量一下,北方極北之地已經被我軍收復大半,那裡的氣候更加惡劣。我希望大師能夠派出門下上師北上建立佛寺,弘揚佛法。”

聽到這話老和尚眼前一亮。原本復興軍就承諾讓他能夠在北方傳教,擴大黃教的傳教區域。

這個時候聽到董書恆這麼說自然是滿心歡喜地答應下來。

這件事情董書恆早就已經考慮過了。

漠北的黃教在馴服草原人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效果。

在西伯利亞同樣的有很多的土著居民。這些人董書恆也想將他們同化。

但是這些漁獵民族生活條件更差,而且生活的範圍更加的分散。

因為透過漁獵來獲得食物比透過放牧獲得食物更加的困難。

復興軍現在也只是學習沙俄人的辦法,在的河流的上游建立一些據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