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八六章 汽油彈(求票,求推薦!)(第2/4頁)
章節報錯
董書恆在東臺府總長的帶領下在這座城市逛了一下。這座城市可能是在華夏最接近後世的城市了。城市的街道上有專門栽種的綠化設施,街道下面有完善的排水設施。
這座城市也是歸化的外國人居住得最集中的城市。他們大都在工業區工作,居住在大豐城。
所以在城郊可以看到不同風格的教堂,有天主教的,也有基督教的,甚至還有猶太教的。
在城市中逛了一圈,董書恆就跟東臺府的官員作別。
他自己帶著隨員來到了大豐的工業園區。
工業區的面積最近半年並沒有擴大,半年之中,很多原來淮海公司的企業都變成了國屬企業。
可以說這裡就是華夏國屬企業的發源地。大量的人員從這裡抽調出去。然後剩下的人組成了新的管理層。緊接著,又有大量的新人補充了進來。
所以整個工業區,沒有擴大,倒是也沒有縮小。
介於現在華夏的產能奇缺,所以政府還不會自費武功,轉移出去的只是工廠培養的人才,而不是工廠的產能。
董書恆按照老路線,繞過了外圍的那些紗廠、紡織廠、食品廠、被服廠等輕工業工廠,直接去了軍工廠。
軍工廠的老廠長耿嘉已經調到新京灤州去組建北方軍工總廠。現在的廠長是吉延中,也是兵工廠的老技術人員。
兵工廠的廠長無一例外都是搞技術出身的。他們不要去考慮銷售的事情,只要不斷地研發新的軍工技術,不斷地提升生產效率就好。
華夏現在的軍工還處在緊缺的狀態中,不說新式的武器了,就是最基本的54式步槍都還沒能夠做到普及。
華夏三大兵工廠分別位於灤州的北方兵工廠,位於大豐的老淮海兵工廠,以及位於江寧的淮·克集團江寧兵工廠。
江寧的兵工廠主要是生產火炮,其中以巨型的大口徑要塞炮為主,這是克虜伯的技術強項。現在董書恆在重建海疆,還要構建外圍的太平洋防禦島鏈,那麼多的港口需要部署要塞炮。所以江寧廠的工期是排的滿滿的。
為陸軍供應裝備的任務主要還是壓在大豐老廠的身上。
還好,這些裝備的生產都已經成熟起來了。現在大豐老廠這邊的工人是兩班倒地生產。
要是在後世,三班倒都會讓人叫苦連天。現在兩班倒的情況下,工人的工作熱情還是非常的高。
這讓董書恆在心中忍不住感嘆,現在的隊伍真是太好帶了。這批工人都是吃過苦的,他們知道現在的生活來之不易。
下一代人在安定的環境中成長起來,他們的還能夠吃得了這樣的苦頭嗎?
到時候要是再這麼幹,非得有人出來罷工不可。
董書恆去看了步槍的生產車間。每個車間都有四條步槍的生產線,但是這裡只是裝配線,槍托和槍管、槍膛、槍機等元件全部都是由專門的車間生產來。然後運到組裝車間進行組裝除錯。
董書恆換了一身工裝悄悄地走進去看了工人的勞動場面。
大家乾的都很賣力,他甚至都沒有忍心去打擾那些認真工作的工人。
因為最近工廠來了很多的新人,所以很多的老師傅身邊會帶著幾個新人一起幹活。
這種以老帶新的模式能夠讓新人快速上手。而且工廠中一般都會選擇那些表現較好的老師傅去帶新人,這樣好的工作方法就能夠傳承下去。
同一個技校培養出來的工人,上崗之後勞動的效率也是不一樣的。不僅僅是勞動積極性的原因,還是因為有的工人在勞動的時候能夠總結一些好的經驗,或者是自己養成一些好習慣。
這些方法讓他們講也不一定能夠講清楚,只能讓他們手把手地區帶徒弟,透過言傳身教,將這些技能複製開來。
所以,在很多工廠技術崗位,一個好的技工師傅是很吃香的。很多人會爭著去給他做學徒,有的人為了跟一個好師傅,甚至還要託關係,送拜師禮。
接下來是戰車的車間,最近的幾次戰爭,加裝轉管機槍的戰車在戰場上可謂是出盡了風頭。
尤其是在北方和西方的草原戰場,這種騎兵的大殺器,兼具了靈活的轉移能力與超強的火力於一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