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八六章 汽油彈(求票,求推薦!)(第1/4頁)
章節報錯
正是與董書恆的談話讓鄭惠恭開了眼界,要不然他還真不一定同意兒子去學技術呢!
普通人的眼中,搞技術的人也還在工匠的範疇。
提到工匠,大家的心中多少都有些歧視。千百年來工匠早就被打進了下九流。
不過自從淮海軍成立以來,這種固有的觀念早已漸漸被打破。
在華夏,搞技術的不僅僅薪酬待遇高。而且社會地位也在拔高。
董書恆將工匠的技術等級和官員的行政等級掛鉤。雖然只能算是非領導職務,但是也算是官級了。這樣搞技術的人也可以在官員面前抬起頭來。
另外,董書恆還要求人事部門在一些崗位提拔專業的技術人員。
他對人事部門提的要求就是“不能讓外行的人指揮內行的人”。在一些專業的技術部門,主官必須要是懂技術的。
實際上,董書恆這麼安排也有另外一層意思,那就是當出現了技術上的問題時。
主官就不能以自己不動技術為理由,再將責任推給底下的人。
主官負責制,在華夏的官府通行。
董書恆告訴手下的官員,做多大官就要擔多大的責任,沒有這份擔當的人趁早下去做個小辦事員。
……
結束了海州的行程,董書恆對徐州市的建設很滿意。成為一個大直轄市,整合了蘇北的資源之後,徐州的未來必將更加的輝煌。
後世的徐州在礦產資源枯竭之後,逐漸的變得沒落,一方面跟其企業轉型沒有跟上有關係,同時還是受到了地域的限制。
現在的大徐州整合了蘇北的資源,不僅有徐州的礦產,還有海州優良的港口,甚至有後世鹽城北部以及宿遷的大片土地和人口資源。
這裡逐漸形成了以徐州為中心的一個製造業的中心。而且不僅僅侷限於製造業,各種關係民生的輕工業的發展也沒有落下。
畢竟有海州優良的港口,這裡的原材料進口以及商品的輸出都極為方便。
海州港離著朝鮮王國和日本地區的距離都不是很遠,還是有很強的區位優勢的。
離開了海州,董書恆繼續乘坐火車沿著黃海之濱南下。原本鹽城地區的中部和南部地區已經重新劃分為東臺府,不過府的行在卻轉到了大豐新城。
這也讓這座新興的城池更加煥發出活力。
大豐這座城完全是淮海軍當初在一片荒地上建造起來的。
看不到一點點的古代城池的痕跡。
城市沒有城牆,城市的中心是一個轉盤型的大廣場,廣場中間是一座雕塑。雕塑很簡單就是一個煮鹽的大灶。
雕塑底座的石壁上雕刻著大幅的壁畫,其中第一幅反應的是董書恆在鹽丁中招募團練,第二幅是當時的淮海團練出征時的場景。
整個壁畫,大概反應了復興軍成軍之時的經過。
廣場上還有董書恆當時在城市奠基之時所栽種的雪松。
沿著這個大轉盤向四周延伸出了九條道路,整個城市呈現八卦盤一般的形狀。
外圍的街道呈現圓形一圈套著一圈,假如要是乘坐熱氣球到空中,一定會為這座城市的外形所折服。
靠近轉盤的一圈是政府的辦公大樓以及一些大的商鋪,還有銀行郵局等公共服務設施。這一圈的建築基本山都是樓房,建築比較高大。
接下來就是一個個居民區,有獨門獨院的小別墅,也有聯排的公寓。
整個城市最為豪華的學校坐落在居民區之間,學校的設計仿照後世,三層的教學樓錯落有致,寬敞的操場中間豎著一根高高的旗杆,鮮豔的紅底金龍旗隨風飄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