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〇章 克里木(第1/4頁)
章節報錯
所謂“謀定而後動,知止而有得。”
為了這一天,董書恆已經準備了兩年了。
兩年的時間在很多人看來很短。
但是在董書恆的心中,一直受一種時不我待的情緒在控制著他。
似乎有一隻手一直在推著他,有一個人一直跟在身後催促他。
我華夏要想崛起於世家萬族之林,就要插上快速發展的翅膀。
這是他的使命,也是復興軍的使命。軍名即為使命。
……
咸豐五年春節的前幾天,在遙遠的黑海之畔,劉青南帶著八千士兵還有醫務人員經過了艱苦的跋涉,終於登上了一個滿是硝煙的海岸。
從科威特登岸後,他們沿著幼發拉底河乘船一直向上遊進發,沿途盡是異域風情.
原來這麼遠的地方人們也種麥子啊!
這些窮小子出身計程車兵在心中感嘆。
除了莊家,他們關注的最多的就是人家的閨女了。
偶爾有蒙著面紗的女子從田地向船上張望,撲閃著卡姿蘭大眼睛,蒙著臉,看起開全是美女。
船到了上游,直到無法繼續行駛,遠征的軍隊才改走陸路。
翻過托羅斯山脈,又向北行進了半個月,遠征軍到達了土耳其北部的薩姆松。
這是奧斯曼帝國在黑海南岸最大的港口城市。
在這裡遠征軍再次登上了海船。這是法國海軍的蒸汽運輸船。
海船行駛了兩天時間終於在一個清晨到達了目的地。這裡就是克里木半島,具體來說是塞瓦斯波托爾西南面的卡扎克海灣。
相對與這個島上幾十萬的軍隊來說,劉青南這群人的數量毫不起眼。
但是他們的到來,卻又足夠吸引人們的眼球。這些黑頭髮黑眼睛黃面板的人跟歐洲人長相迥異。
就像劉青南他們從科威特登陸以後看到了阿拉伯異域風情,現在又見到了這麼多的白面板洋人一般。
許多士兵都覺得自己開夠了洋葷。
聯軍計程車兵也大多出自底層,真正見過華人的沒有幾個,對於這些面相不同,又穿著體面的人也充滿了好奇。
在聯軍看來能夠穿著統一制式軍服就算的上體面了。
他們實際上的跟復興軍士兵的見識差不多。
這些被從城市或者鄉村徵募來的白人士兵,實際上也大多沒有走出過自己的國度。
只有一些軍官去過東方,他們認出這支軍隊是由來自東方的黃種人組成的。
登陸地點周圍,聯軍計程車兵交頭接耳。
“嗨,我知道他們,他們是中國人。哦,當然也可能是日本人。”
很多人忍不住向同伴賣弄道。
“我感覺他們跟東南亞的土著也很像。”
“不不不,那些東南亞土著猴子不會這麼直挺挺地走路。”
“為什麼找了這麼多中國人過來?他們能打仗嗎?聽說中國人打仗都是膽小鬼。”
“應該是過來幹苦力的吧,以後我們修工事的活有人來做了。”
“嗯,沒錯,中國人很能幹,我的哥哥在荷蘭人的船上做水手,他們就是專門在中國販賣豬仔。這些人是很好的勞力,賣到美國或者南美非常吃香。”
“咦?他們為什麼沒有辮子,不是說中國人都拖著長長的辮子嗎?
……
聯軍士兵的議論,劉青南他們聽不清楚,也聽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