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〇二章 大會上的小人物(第1/4頁)
章節報錯
大會之前,小會通氣,這是常規的操作。
就比如你在公司大會上看到的那些決議,實際上很多都是小會就已經就決策好的。
與去年不同,今年淮海軍的大會比去年的規模更大,還好江寧這裡建立一個大禮堂,足夠容納這麼多的人。
禮堂是連體的結構,建得倉促沒有多麼的美觀,就是足夠的大,能夠容納幾千人。
主要是他的結構能夠將聲音傳播開來。
這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淮海軍已經發明瞭擴音器。
說來有意思,擴音器是電話機的副產品。
這個電話機還是徐壽在船上做出的原型機。
被船送回來後,電力實驗室的科研人員,對其進行了還原。
電話機雖然還沒有用上。但是將電話機的聽筒進行放大之後,做出的大喇叭卻是已經可以實用了。
雖然這個透過喇叭放大的聲音聽起來有些失真。
將董書恆恆原本富有磁性的聲音變得像是公鴨嗓子。
但是這種能夠讓人聲音變大的機器在很多人看來就像是神器一般。
大會的籌備工作早在半月前就開始了,除了各條線各部門的代表以外,今年還增加了一定數量的群眾代表。
唐燾是景德鎮的陶瓷匠師,能文善畫,兼書法篆刻且又精通制瓷;擅長製作青花瓷、釉上彩、鬥彩、五彩、素三彩和各種單色釉瓷。
他的爺爺就是大名鼎鼎的唐英。不過傳到唐燾這一代早已經不如先祖。
加上朝廷這些年在景德鎮的管理日加混亂。
瓷工的生活是越來越艱辛,管理官窯的太監跟地方官府勾結,中飽私囊,低價出貨給商人,然後從中收取回扣。
官窯的收入日減,窯工們經常被管事挑毛病,剋扣工錢。就連唐燾這樣的匠師都未能倖免。
匠師稀少,培養一名匠師花費的資源巨大。以前不管是官窯還是私窯都會加以籠絡。
可是現在,唐燾他們這些匠師卻在官窯受到了百般苛待。
曾經有一個匠師受不了壓迫,逃掉外地準備跳到私窯去做。
可是呢,第二天就被人打斷了雙手。從此大家只能飲泣吞聲。
後來太平軍打來了,戰鬥破壞了很多瓷窯,太平軍佔領了這裡以後,派人來管理瓷窯。
但是商路被斷,瓷窯做出的東西賣不出去。唐燾這樣的匠師也只能拿著太平軍給的配給渡人,吃糠咽菜。
幾年的苦日子過下來,唐燾覺得自己的子孫還不如去種地呢!
像自己這樣學了一輩子手藝,花費家中那麼多的資源,不也是過成這樣普通百姓的生活嗎?
正好太平軍治下,沒人管他是不是匠籍。
正當唐燾準備撂挑子不幹的時候,淮海軍又趕走了太平軍,佔領了景德鎮。
一年的時間唐燾換了三任東家。
唐燾不瞭解淮海軍,但是他知道淮海公司,因為淮海公司是景德鎮陶瓷的大買家。
淮海公司之所以是大買家,因為他們把持著上海的出口貿易。
所以唐燾決定留下來再看看。
果不其然淮海軍佔領這裡之後,就派人來接收官窯。
淮海軍派過來的管事是淮海公司的一名管事,此人名叫蔣光藻。
蔣光藻以前就是負責同景德鎮的瓷器貿易,跟這裡的大小管事都很熟悉,甚至是唐燾這樣的匠師,他都認識。
官窯這邊的人也都認識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