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覺得董書恆成立復興會完全是多此一舉。

現在的淮海軍是董書恆一手創立起來,即使是董書恆現在就稱帝,底下的人也會支援他的。

但是董書恆知道事情沒這麼簡單。

現在他們這些人還處在事業初創階段。

淮海軍四處皆敵。在這樣的情況下,大家自然是團結在董書恆的周圍。這就叫報團取暖。

但是等滿清被推翻了呢?到時候淮海軍還能夠保持那樣的純潔嗎?

顯然是不可能的,到時候功成名就之時。人自然會產生這樣那樣的慾望,會有自己的盤算。這叫各謀前程。

到時候各種骯髒齷齪的事情都會陸續出現。

所以董書恆覺得無論以後是帝制還是民主,都要有一個組織將自己身邊的人聯絡起來,把他們復興華夏的志向傳承下去。

只要這顆星球上還有阻礙華夏發展的絆腳石,那麼華夏的腳步就不會停歇,他們的目標以後可能是星辰大海,也可能是茫茫宇宙。

華夏人要有引領這顆星球發展的豪情壯志。

一個民族要由一群最優秀的人去帶領前進。

同樣的,一顆星球也應該由一個優秀的民族去引領,去團結全人類的力量共同建設我們美好的家園。

而不是像某些國家一樣,只想著從其他國家、民族那裡吸血以滿足自己的私慾。

新復興會的第一次會議確定了復興會的領導機構。

董書恆將首任會首的名譽讓給了魏源。

這位老人從一開始就默默地支援著自己。

如果沒有魏源在董書恆還虛弱的時候頂在他的前面。

也許董書恆早就要被扼殺在搖籃之中,董書恆回到的地方是發達的江蘇,是一望無際的平原地帶,是清軍與太平軍的絞殺之地。

他沒有時間,也沒有條件像人家一樣慢慢種田發展。他必須用最快的速度成長到一個足以自保的地步。

就像野外出生的小鹿,必須在五分鐘內學會奔跑;野外出生的小鱷魚,一孵化出來就要學會狩獵。

當然了,讓魏源作為新復興會首任會首還有一個另外的原因。

現在復興會中還有一些元老存在,這些人都是頂樑柱一般的存在。

雖然他們不擔任行政的要職,但是他們是當前國內比較稀缺的實學方面的大家。

這些人還在,讓董書恆去做會首就有些不合適了。

不過董書恆還是成為了常務副會首,主持復興會的日常工作,魏源是肯定不會處理這些瑣事的。

左宗棠也是副會首,他也算是重要元老之一了,而且也是手握實權。

同時左宗棠也將是湖廣分會的會首。

董書恆則兼任兩江分會的會首。

會議還確定了新復興會的綱領,以及今後幾年發展的方向。

後面幾年復興會將著重在淮海軍中發展會員,同時也要在各省建立自己的分會。

董書恆確定了淮海軍走出去的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