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天啟(純屬個人觀點)(第3/3頁)
章節報錯
我不知道這些要修生祠的官員,是真的獻媚魏忠賢,還是想早點置他於死地,反正各地就開始在上好的路段開建生祠,南京更是修在了孝陵那邊,這個地點真的很好。
隨後不到幾個月,也就是六年十月,魏忠賢就進爵上公,侄子魏良卿進寧國公,予誥券,就是世襲罔替。
魏忠賢的權利地位就此達到頂峰,也快樹敵天下了。
我猜測,如果不出意外,天啟很快就會對魏忠賢動手,但意外發生了。
五年五月十八日,天啟與客氏、魏忠賢到西苑乘小船作樂,一陣妖風颳來,船翻落水,天啟的肺部就此落下病根。
這次落水可能還有個更嚴重的後果,傷到了生育能力。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天啟最後一個兒子是六年五月初六死的,死時半歲,也就是五年初的時候懷上的,之前還有四個子女。
四年多點的時間就有五個子嗣,而之後兩年多的時間,卻再無一個后妃有所出,我不得不懷疑是不是生育能力出了問題。
而且三子死後,天啟很快就頭生白髮,不久就下了罪己詔。而前面幾個死去,都沒有這樣的記載。
當然,這裡說的是肺部的問題,這個病根讓天啟在躊躇滿志,除掉魏忠賢,徹底走到臺前,掌控朝綱的時候,給了他沉重一擊,他的生命就快走到盡頭了。
七年七月,帝不豫,短短三個字,就為這位我眼中即將大展宏圖的帝王,定下了結局。
有記載稱,天啟病重的時候,魏忠賢還帶著幾個懷孕的女子進宮,想要冒充天啟的血脈,還去徵求天啟的意見。
我不知道天啟是出於什麼想法,還讓他去徵求張皇后的意見,不過我估計是在看傻子和死人吧,就當耍一下猴戲,在臨死前再耍耍這個被他耍了幾年的權閹。
臨死前,天啟還再次耍了魏忠賢一次,召見閣部、科道諸臣於乾清宮,諭以魏忠賢、王體乾忠貞可計大事。封忠賢侄良棟為東安侯。
魏忠賢頭頂的屠刀早已被天啟磨好,不管誰當皇帝,都必然會落下,絕無第二種可能。估計再給魏忠賢的族人封個侯,也是讓他臨死前高興高興的意思。
當時魏忠賢已經達到了權利的巔峰,進無可進,親戚的恩榮也世襲國公,進無可進,滿朝具是閹黨,更別說這個世襲國公還得罪了京中實力最強的一群人,掌握著京營的世襲勳貴。
這種情況,只要新任皇帝不是傻子,就會明白魏忠賢必除,也必能除掉。崇禎很明顯不是傻子,還相當聰明,理解了他哥的意思,拿著魏忠賢可記大事這句話,把魏忠賢忽悠得團團轉。
自此,一代帝王還沒有展現他的雄才大略,就帶著昏君的名頭,沉入了歷史長河。
如果這位帝王不早逝,魏忠賢必會被他親手除掉,因為殺魏忠賢的刀,是他親手打造出來,懸掛在魏忠賢的頭頂。
如果這位帝王不早逝,他必會徹底掌控朝堂,因為骨頭最硬的那群人,已經被他用魏忠賢這把刀殺絕了。
如果這位帝王不早逝,那滿清絕不可能坐大,因為他最信任的老師是孫承宗,是一個滿清自己都認為如果此人還在遼東,那滿清絕不可能入關的人。
然而,歷史沒有如果,這位一生都躲在幕後的帝王,再也沒有走到前臺的機會了。
天啟是我最喜歡的一位皇帝,雖然他的真面目已經掩蓋在了歷史中,只剩下了木匠和昏君的罵名。
但我讀著那些天啟年間的記載,心中勾勒出的形象,卻是一代能君。
他冷漠薄情,聰明絕頂,演技極好,有著明確的目標,不達目的誓不罷休,對敵人趕盡殺絕。
當然這只是個人的一點淺見,大家當個笑話看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