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種思路是治理通貨膨脹優先,即先推行緊縮的財政和貨幣政策,降低通貨膨脹水平,但同時要犧牲更多的就業,然後推行擴張的貨幣政策,配合減稅、私有化、產業升級等供給政策,聯合推動總供給擴張,最終達到推動產出增加和就業增加的目的,這是戴卓爾內閣19801984年選擇的策略。

這種政策的好處是將治理通貨膨脹作為首要政策目標,有助於穩定通貨膨脹預期,實際利率轉正,進而穩定住人們流動性偏好降低的趨勢,甚至由於失業率的高企,人們會增大流動性偏好,此時推行擴張的貨幣政策,並不會直接形成通貨膨脹的局面。

但是過剩的流動性雖然能夠暫時被人民的流動性偏好所吸收,擴張的貨幣政策製造的流動性畢竟是過剩的,這種過剩的流動性會尋求能夠吸收它的領域來存放,而資產市場就是一個很好的去處。

因此,為了強力推行旨在提高效率的私有化改革,戴卓爾內閣啟動了金融自由化改革,促使資產市場吸收了這部分流動性,直接表現就是股市價格上漲和房地產價格的上漲。

&n2gdp為衡量的流動性指標在1980年今年有顯著的增長,em指標更是連年為正值,但是1982年之後並沒有出現嚴重的通貨膨脹,而是出現了資產價格的顯著上漲,這一時期實際利率均顯著為正值,意味著流動性偏好已經穩定,且能夠將貨幣供給所釋放出來的流動性全部吸收,而不至於轉變為通貨膨脹。

無論採用哪種方式來治理滯脹,都會造成流動性過剩的狀態,兩者不同的是,就業優先策略將促使流動性過剩轉向通貨膨脹,而通貨膨脹優先策略將導致流動性過剩流向資產市場,在金融效率提高的情況下,後一種策略將大大提高投資水平,從而為經濟的轉型與升級提供良好的貨幣資金支援。

事實上,流動性過剩本身就是經濟遇到拐點的一個反映,如何利用過剩的流動性進行產業升級、經濟轉型才是應對流動性過剩的根本所在,否則,不改變原有的經濟發展方式和金融制度,只是企圖透過財政政策、貨幣政策來維繫充分就業,擺脫滯脹局面的可能性非常之小。

在19701980年的滯脹期間,實際經濟增長率為20.2%,cpi上漲260.3%,貨幣加準貨幣上漲316.7%,從em指標看,處於嚴重的流動性過剩狀態,而1980今年實際經濟增長29.8%,物價上漲了88.6%,貨幣加準貨幣上漲了599.4%,從em指標看,同樣處於流動性過剩狀態。

進一步,從貨幣加準貨幣gdp的變化看,19701980年該比值從34.8%下降到了32.4%,而到1980年則上升為93.7%,這說明1980今年的流動性要比19701980年寬鬆得多。

但19701980年出現滯脹,而1980今年經濟增長比較健康,這就說明,流動性過剩並不是導致滯脹的必然原因,也可能是經濟在改革轉型升級時的一個很好的貨幣條件。

由於出現了嚴重的滯脹情況,在1979今年的宏觀經濟政策主要是在治理滯脹,對於流動性過剩,當局並沒有將其作為政策目標,相反,卻是按照新自由主義經濟學的理論,利用流動性過剩的局面推行了治理滯脹的政策,其中經濟領域最主要有五項:緊縮的財政政策、大型企業私有化改革、金融自由化改革、弱勢英鎊政策和擴張的貨幣政策。

1、實施旨在提高產業效率的結構性緊縮財政政策……”

&n、gdp、m2、m4這些對我們沒有什麼實際意義,你也給經濟學家留點活路,要是閒得慌就寫篇論文《從南若瑾吃奶量變化探討英國經濟》,簡單說一句,你是否看好英國未來二十年的經濟發展?”

“當然,我非常看好。”凱瑟琳肯定的回答道。

“如果有20億英鎊,你將會如何進行投資?”南易說著又補充道:“假設,20億英鎊當中有5億是屬於我們女兒的。”

“這個問題很大,我必須好好考慮,晚一點再告訴你答案。”

“你慢慢考慮,現在睡覺。”

閉上眼就是天黑,睜開眼就是天亮。

次日,南易獻媚且狼狽的給小公主喂完早餐,換了一套衣服,坐在花園裡優雅的吃早餐、看報紙,不到八點,黃英子就來了博林城堡。

“英子,吃過早餐了嗎?”

“吃過了,油條、包子還有一碗甜豆漿,老闆剛從內地過來,他的早餐還沒有做過本土化的改良。”

南易看了看自己盤子裡的煎蛋、火腿、培根,還有放在邊上的一杯咖啡和一杯橙汁,總感覺自己的殷勤純屬多餘。

“早上還是吃鹹豆漿比較好。”南易嘴硬的說了一句。

“需要等你吃完再聊嗎?”

“不用了,今天沒什麼胃口。”南易說著,把站在不遠處的安娜·羅賓森女傭給叫到身前,“撤走,讓馬修給miss黃倒杯咖啡過來。”

“好的,先生。”

“怎麼看未來五年的倫敦商業地產市場?”安娜一走開,南易就問黃英子。

“不容樂觀,金絲雀碼頭集團還要繼續虧損。”

“真不是什麼好訊息,已經用了五六億英鎊,還揹著這麼多貸款,未來十年呢?”南易蹙眉道。

“進入新世紀之前,金絲雀碼頭很難看到收回投資的那一天,除非套現一部分。”

“那是不可能的,誰都知道金絲雀是個好專案,已經投入了將近六年的時間,現在套現根本不划算。熬,接著熬,一直熬到大盈利的那一天。”

南易發現當初投資金絲雀碼頭專案有點衝動了,雖然只需要投資五六億英鎊,將來就有很大機會收回過百億,二十倍以上的回報聽著不錯,可中間要煎熬十幾年,算上覆利率和通脹,其實這生意並沒有表面預期數字看起來這麼美好。

若不是南氏在背後輸血,這個專案很大機率會中道崩殂,資產十億英鎊的富豪來運營這個專案,不是破產就是中途股份被稀釋的乾乾淨淨,大專案真不是這麼好做的。

“那就沒辦法了,只能等待倫敦的行情轉好。”

“一大早,不說喪氣的,給我來一點可以讓人開心的話題。”

“開心的就是日不落資本的運營一切良好,我們對外的風險投資絕大部分都獲得了豐厚的紙面回報,英國值得投資的企業,我們一家都沒有錯過,只要能投的都投了。”

“這個訊息很振奮人心,小姑娘幹得不錯。”南易開心的說道:“假如有20億英鎊要在英國投資,你會如何進行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