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兩章、想來點攢勁的節目(第1/4頁)
章節報錯
校花被留在外面負責接應,南易帶著虎崽和另外兩個身材高大的保鏢,走進了閃爍著光明的大門。
走進大門就來到一個類似天井的所在,往左轉,再往右轉,經過兩個急彎,來到一個四面圍牆有四米左右高的院子裡。
院子裡,沿著三面圍牆搭著簡陋的帆布遮棚,下面擺著十幾張粗糙的長條木凳,幾十個孩子人挨人坐在木凳上,好奇的打量著邊上三兩成群站在一起聊天的人。
南易打量了一下站著說話的人,有身穿寬鬆棉袍、纏著頭巾的阿拉伯人,也有歐美人和南美人,後面兩類人不是太多,主要是阿拉伯人為主。
一個黝黑的印度男孩,手裡捧著一個托盤,在人群中游走著,給他們奉上紅茶;南易幾人一出現,剛才還在聊天的人就轉頭打量,只是一瞥,然後就收回目光,繼續他們的交談。
南易用心記憶了一下眾人的長相特徵,然後就走到一個邊角站著,甫一站定,印度男孩就走了過來,同樣奉上紅茶。
南易擺了擺手,示意不用,然後從兜裡掏出一張20的盧比,中間還夾著兩三個派沙塞到男孩手裡。
男孩一接過盧比,就感覺到裡面有餡,他眼裡的亮光一閃而逝,忙不迭的對南易表示感謝。顯然,這個孩子非常機靈,已經明白了南易的用意,大概也知道該怎麼藏下那幾個派沙。
時間已經來到七月,印度該澇的地方澇了,該旱的也旱了,霍亂、戰區,既有天災,又有人禍,這些孩子出身災害地區,被探子召募或直接買下,然後自己扒火車橫跨幾百上千裡來到孟買,自覺的找探子報到。
南易細緻的打量坐在長木凳上的孩子們,他們一個個嬌弱瘦小,有的一個人蜷縮著,有的兩兩相擁依偎在一起,有的手指被當成玩具送給邊上的玩伴把玩。
不時的,孩子們會瞪大著眼珠子,好奇的盯著衣食無憂的買家、代理人,他們的眼裡沒有害怕,只有迷茫,還有一絲期待。
人和人之間存在眼緣,也就是所謂的第一印象,有的人容易讓人心生好感,孩子們或許在期待“自己喜歡的人”會把自己給買走。
南易覺得自己不是容易讓孩子們心生好感的人,那些孩子的目光在他身上短暫停留又轉回到其他人那裡,順著孩子們的目光,南易看到一個阿拉伯人隨著說話的語氣手勢,手指上的寶石戒指不時的晃動,反射著耀眼的光芒。
南易懂了,可他又做不了什麼,他身上的物件,最貴的就是手錶,內斂的款式,他估計孩子們不會明白手錶的價值。
“他們是在討價還價嗎?”南易收回目光,對法拉奎說道。
“是的,boss,他們好像快達成交易。”
“找剛才的大塊頭打聽一下,阿拉伯人買孩子用來幹什麼。”
“好的。”
法拉奎應了一聲離開去找剛才的壯漢,三四分鐘後,他又走了回來。
“boss,阿拉伯人很喜歡駱駝競賽,每次比賽觀眾都會在某一匹駱駝上投下巨資,賭注最少會有數百萬美元易手。
駱駝騎師越是瘦弱,體重越輕越好,這樣不會減緩駱駝的奔跑速度,所以,他們才會來這裡買孩子。”
“為了控制體重,孩子們是不是還要忍飢挨餓?”南易想了一下問道。
“不僅如此,比賽的時候,孩子們還會被鞭打,說是孩子的哭聲能讓駱駝跑的更快。”法拉奎說話的時候,言語中帶著憤慨和無奈。
“駱駝騎師只會用男孩吧?女孩呢……”南易擺了擺手,“算了,你不用回答,我能想得到。”
如果一個人不給自己設定一條道德底線,把隱藏在內心深處的惡全給釋放出來,那什麼事情都能幹得出來。小女孩還能用來幹什麼,無非就是那幾樣令人不齒的用途。
忽然,掌聲響起,經由四面牆反彈化成短暫的迴音。
一個小女孩從長木凳子上站起來,掐著蘭花指,扭腰擺臀跳起了舞蹈,舞步有點媚俗,可嘴裡哼的歌曲卻是婉轉動聽,小女孩的膚色是黃色的,有明顯的蒙古人種特徵。
南易聽著小女孩嘴裡哼的歌曲有一股傣泰民族的風味,就猜測她應該來自阿薩姆邦或者那加蘭邦。
那加蘭邦從阿薩姆邦裡劃出來沒多少年,兩個邦佔據人口最多的就是阿薩姆族,也可以說他們是傣泰族,13世紀時期,一批傣族人從滇省或緬國遷徙到那裡,建立了一個延續600多年的阿洪王朝。
阿薩姆邦被併入印度只是100多年前的事情,情感上,阿薩姆族並不認同自己歸屬於印度,所以在阿薩姆邦的有些地區,鬥爭從未斷過,眼前的小女孩應該是被戰亂波及的倒黴蛋兒。
這個女孩,南易想要帶走,不管她的智商如何,能不能為他所有,給他的付出帶來回報,就算這是一筆虧本買賣,他也要做。
“法拉奎,不惜代價把她給買下,還有剛才那個端茶的男孩也買了,量力而為。”
“是,boss。”法拉奎應了一聲。
“虎崽,有人搗亂就記住他。”南易和法拉奎說完,又對虎崽說道。
“明白。”
交代完,南易就退出了院子,返回到大門外。
對南易來說,今天走進這個院子已經有違他不立危牆之下的原則,想要再讓它親自參與拍賣那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