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一章、印度財團(第1/5頁)
章節報錯
放下水杯,南易又拿起邊上的銀河女神礦泉水,透過瓶子看了看裡面的水,看起來也很純淨,可這水南易絕對不會喝,哪怕它是南氏的產品。
把礦泉水放下,南易抬頭看向坐在他對面的韓振赫,“你比我先過來一個多月,該瞭解的已經瞭解了吧?”
“是的,會長。”
“很好,那就先給我科普一下印度財團的發展史。”
“好的。”韓振赫拿起一個資料夾開啟,稍看了一會就開始說道:“會長,印度財團的發展史和印度的工業發展史密不可分,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印度的第一批財團雛形就已經形成。
從地域上來說,第一代財團的創始人主要是馬爾瓦利人,就是出身於拉賈斯坦邦的商人和高利貸者種姓;
賈特人,主要來自旁遮普地區,大月氏人的後裔,在種姓制的印度,賈特人是一種特殊的存在,印度社會把他們劃為低種姓,但他們勤勞勇敢,基本都很富有,在政治上的話語權很大,他們可以被稱為印度猶太人;
西北部商人,主要來自古吉拉特地區,原先多是地主、農產品商人,從東印度公司時期種植棉花起家;
從二三十年代開始,第一代老財團就將商業積累轉化為工業資本,大力投資於孟買、加爾各答、德里、馬德拉斯、哥印拜陀和艾哈邁達巴德等大城市;
四十年代,他們又開始投資政治獨立,有多個財團掌門人和甘地家族交好,進入五十年代後,他們也獲得了豐厚的回報。
不過由於印度獨立初期實行的是重點發展國營重工業的策略,哪怕老財團受到政策上傾向性的扶持,可也受到工業許可證制度的束縛。
只有歷史悠久的塔塔財團有一個鋼廠、一個機車廠和一家航空公司,其他的財團大部分資產都集中在黃麻、紡織、製糖、造紙等輕工業,另外兼營貿易。
在重工業大浪潮中,一部分比較保守的財團實力下降,一批中等公司從老財團帝國廢墟中脫穎而出。
塔塔財團穩中上升,比爾拉財團實力沒有衰減,其他諸如塔帕爾、辛哈尼亞、瓦爾昌德、斯里拉姆、莫迪、馬法特拉爾、巴賈吉等,獨立前它們雖已建立起工業勢力範圍,但獨立後他們的實力都開始減弱,有的轉型,有的已經被大浪潮拍在岸邊。”
“嗯。”南易頷了頷首,說道:“那些沒落的就不用說了,主要說說現在活躍在舞臺上的財團。”
“好的,會長,那我從上升速度最快的信實商業公司開始說起。”
南易忽然見到往他們這邊走過來的萩原小百合,就先一步說道:“小百合,沒有急事先不要打攪我。”
萩原小百合說道:“永尾君,我是想問問晚餐你打算吃什麼。”
“你做主就好。”
“好吧。”
萩原小百合說了一句就轉身離開。
“振赫,我們去書房聊。”
南易和韓振赫兩人轉移陣地進入書房,等坐定,韓振赫就繼續說道:“進入六十年代,印度就出現了一批有遠見、有膽略且很能鑽政策空子的人,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德魯拜·安巴尼。
1960年,德魯拜·安巴尼從亞丁石油辭職回到孟買,聯合佔巴勒·達馬尼建立信實商業公司,這是一家主要從事進出口貿易的公司。
安巴尼利用印度當時執行的出口促進計劃的漏洞,進口尼龍紗、出口尼龍織品。當時的印度尼龍紗緊缺,政府對進口尼龍紗給予很高的津貼,尼龍紗是名副其實的金砂。
1965年,安巴尼把合作伙伴佔巴勒·達馬尼踢走,一個人把控公司,次年,他就在納羅達建立了一家紡織廠。
1971年,由於印度對聚脂紗的需求量增多,政府就實行了另一項計劃——獎勵出口尼龍織品、進口聚脂紗;安巴尼的尼龍織品廠遇到了風口,他的工廠出口的尼龍最高峰的時候佔到印度全國的六成。
1973年,信實商業公司改名為信實工業有限公司;到70年代中期,信實工業在印度化纖界已經處於頭部位置;1977年,信實工業上市,從此進入發展的快車道。
1978年孟買舉辦化纖展,外國客商完全被安巴尼的周密促銷戰略所吸引,幾乎囊括了全部訂單。
進入八十年代初,為了填補聚脂紗的供求差額,安巴尼又在附近的帕拉甘加建立生產聚脂紗的工廠,由其長子穆克什掌管,在安巴尼的監督下,穆克什實現工廠18個月時間就投產,4天之內全部開工。
1983年,印度的聚脂紗進口關稅開始上調,從原來的564盧比/公斤上升到900盧比/公斤,從事聚脂紗進口業務的貿易公司紛紛關張,唯有安巴尼在保護市場內順風順水。”
“等等。”南易抬手打斷了韓振赫,“我要19801982年的印度聚脂紗需求量和進口量資料表,順便再查一查那幾年聚脂紗貿易做的最好的幾個公司名單。”
“會長,你是懷疑關稅的上調是安巴尼在背後推動?”韓振赫問道。
“一家單獨推動不太可能,因勢利導吧,繼續。”
“到目前為止,印度的化纖行業、紡織行業幾乎被信實工業給壟斷,財團的實力只弱於塔塔和比爾拉,排在印度第三;不過,信實工業也陷入了瓶頸期,安巴尼正帶著信實工業往其他行業擴張。”
“石油化工?”
韓振赫點頭答道:“是的,就是石油化工,信實工業已經在佈局石油業,就在上個月,信實工業剛剛買下哈茲拉700英畝的土地。”
一聽韓振赫說的,南易就拿出印度地圖,鋪在桌上,嘴裡還問道:“哈茲拉在哪個邦?”
“這裡。”韓振赫湊近桌前,指了指地圖上一個點說道:“土地在塔普蒂河的邊上,選址非常的巧妙,塔普蒂河的出海口在阿拉伯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