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六章、長銀和農協(第2/5頁)
章節報錯
“無聊了?”
“哈依,我想再開一家其他店。”
“遲一點再想開店的事情,我馬上就要去孟買,你跟我一起去。”
“真的?”
萩原小百合臉上露出驚喜,眼睛火辣辣的看著南易的臉。
南易眨了眨眼,萩原小百合一聲歡呼,旋即,摘掉手上的搓澡巾,人爬到按摩床上……
……
第二天。
還沒到中午,上戸雅美就差人給南易送來了長期信用銀行的一部分資料。
拿著資料,南易就坐到涼亭裡。
沒去店裡的萩原小百合馬上給南易端來茶水,然後站到他的身後,輕輕揉捏著他的肩膀。
南易閉眼享受了一會,睜開眼開始翻閱資料。
長銀是以經營長期投資性貸款業務為主業的銀行,業務特點是為新建、擴建、改建和裝置投資的企業提供長期貸款,貸款期限多在1年以上,15年以下。
提供貸款的方式有發放長期抵押貸款、擔保貸款或透過購買企業股票、債券的方式,向企業提供長期資金。
長銀資金主要來源於發行股票、金融債券和可轉讓定期存單,以發行金融債券作為其主要資金來源,吸收客戶存款也是其資金來源之一。
長銀與一般商業銀行的主要區別,一是前者資金來源主要依靠股本金和發行金融債券,後者主要靠吸收工商企業和個人的活期存款;
二是前者以向企業提供裝置投資貸款和其它長期投資貸款為主業,後者主要以向工商企業提供短期貸款為主業。
但是,除了以經營政策性長期信貸業務的各種銀行以外,長銀和商業銀行都是以追逐盈利為其主要經營目標,長銀同樣是獨立核算、自負盈虧的商業銀行。
五十年代,根據長期信用銀行法,日本的三家銀行——興業銀行、勸業銀行、北海道拓殖銀行改組成長期信用銀行,其中勸業銀行被一分為二,一半成為普通的商業銀行,另外一半改組成長期信用銀行,通常“長銀”指的就是這家銀行,另外兩家銀行繼續使用本來的名稱。
1952年,長銀在原日本勸業銀行的基礎上成立,政府以認購優先股的方式提供了50%的資本金,在成立後的三年內,大藏省認購了長銀全部金融債券的40%,擁有深厚政府“基因”的長銀可以說算是半個國家銀行。
60年代初,伴隨著日本經濟的騰飛,長銀的業務發展迅速,在1963年,長銀為日本國內製造業提供了幾千億円的資金。
80年代初,長銀製定改革措施,希望將工作重點從傳統的信貸轉向投資銀行業務,但並未獲得外部監管部門和內部保守派的支援。
“有意思。”
南易看到這一段的時候,目光就掃到下面一段被紅筆描出的文字:長銀有多位高層是大藏省退休官員,這批人亦是長銀保守派的中堅力量。
長銀向不動產企業大量發放貸款,以及直接投資不動產的策略皆由保守派提出,並且,貸款稽核部門的稽核權主要控制在保守派手裡。
“這裡得好好查一下長銀投資的不動產都有哪些,又是從誰手裡收購來的。”
南易在這段資料邊上畫了一個問號,接著往下看。
在貸款投向上,作為一傢俱有政策屬性的商業銀行,長銀在成立之初,主要還是聚焦於符合“國家利益”的行業,服從大藏省產業政策,如二戰初期的造船、電力、鋼鐵、煤炭等行業,以及後來的汽車製造等工業生產類行業。
在長銀看來,具有政府支援、符合政府政策導向的企業及這些企業的關聯公司,才能夠在日本長期生存。
因此,長銀在實際的信貸業務中,往往不是根據企業的財務報表作為評判依據,而是更多考慮企業的背景和社會關係。
在這樣的背景下,長銀有著十分穩定的借貸差。
1945年《臨時利息調整法》的制定,規定了銀行的存款利率、貸款利率、票據貼現利率、賬戶透支利率等金融機構的利息上限。
長銀向其他機構發放的債券利率,總是固定在比長期優惠貸款利率高90個基點之上,而長銀的放貸利率,則固定在高於日本銀行貼現率的一定水平之上。
隨著日本經濟的騰飛,長銀也在不斷壯大。
在1963年,長銀的放貸物件包括豐田、東麗集團、川崎鋼鐵、東京電力、橋石輪胎和東芝等行業巨頭,同期,長銀也幫助這些企業進行海外拓展。
60年代中後期,在為豐田向羙國進出口銀行的貸款提供擔保後,長銀意識到了海外機會的重要性,因此派遣職員學習外語並前往海外的銀行進行培訓。
日後長銀管理層中的“國際派”,如大野木克信、平尾宏二,就是在這一時期接受了海外的培訓後脫穎而出。
隨著70年代經濟的放緩和直接融資市場的發展,需要透過長銀進行貸款的需求越來越少,使長銀的長期發展遭到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