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開之前,內地經濟哪裡最發達?

毫無疑問,滬海。

滬海不但是內地輕工業的最大基地,而且三十幾年來,也在不斷走出滬海,到處援建輕工產業。

可以說,華國輕工業的發展,滬海的輕工廠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滬海的輕工業又是如何發展而來的?

“南生,現在滬海算上我們春申一共有三家商品房開發企業,一家是房地局旗下的滬華企業公司,另外一家就是滬海工商業者集資5700萬,於1979年成立的滬建公司。

不得不說,滬海這裡的有錢人不少,集資者裡面集資超過百萬的就有不少,幾十萬的也比比皆是。”春申建築的老總黃榭如此說道。

“很正常,解放前滬海的生意人就多,公私合營後,手裡握著大把錢的人可不少,拿得出錢來也不奇怪,你繼續。”

“南生,滬海剛解放時,市區共有土地12.9萬畝,其中公有佔12.40%,國人私有佔74%,外國人佔有13.6%。

市區共有房屋建築面積4679萬平方米,其中居住房屋佔50.4%,絕大部分私有。

滬海軍管委首先接管了舊政權的公產,沒收了戰犯、官僚資本和反革命分子的房屋產。1950年又對美商財產實行管制,19511952年對外商的房地產進行折價徵購。

1956年對私營房地產商和出租面積1000平方米以上的業主實行公私合營,1957年起,自住和出租私房被限定為150平方米,郊區7o平方米,超出部分採取代理經租的方式納入房地部門管理。

1978年底,滬海市區共有各類房屋8653萬平方米,其中居住房屋3195萬平方米,由房管部門直接管理的佔94.5%,直管率為全國之冠。

1979年統計,滬海全市房屋修建系統的隊伍共有48000多人,占房地系統職工總數70%,每年投入房屋維修的費用占房租收入50%。

這些是我從公開渠道收集到的資料,另外,還有透過我們自己掌握的情況,82年我剛來的時候,就對滬海的住房狀況進行了一個摸底調查。

今年的9月份,我又進行了第二次的調查,結合兩次調查情況來看,滬海市區180萬戶居民中,人均居住面積4.5平米以下的困難戶有45.5萬戶。

很多家庭三代同室或父母與大齡子女同居一室,有不少甚至是多對夫妻擠在一間只有12平米的閣樓裡。

有60萬已達到結婚年齡的女青年[申請結婚用房以女方年齡為準]等房結婚,其中25歲以上的佔40%。

我還調查了滬海中高階知識分子的住房情況,住房擁擠和不方便戶差不多達到一半。

由於那特殊的十年,滬海這裡的不少房屋被霸佔,雖然後來都已經返還到真正的主人手裡,可那十年時間,房租的收取就成了問題,市民一共欠租達到4千萬左右。

而且,那十年時間造成的很多問題還沒有得到妥善的解決,這也導致了欠租的事情還在繼續,房地局以租養房的策略已經有執行不下去的危險。

滬海這裡已經有不少人在呼籲要恢復房屋的商品屬性,我相信要不了多久,滬海的房市就會進行商業化改革,不然,根本無法解決市民對房屋需求的日益增加。”

“黃總,那按你的估計,這個不久是多久?”

“短則一年,最長不會超過三年,我相信,滬海這裡一定會出臺土地有償轉讓的辦法,到那時候,春申大發展的機會就來了。”黃榭自信的說道。

南易不置可否的點點頭,說道:“做一份書面報告呈交總部,我想要儘快看到。今天有點累了,我們就到此為止,下次回香塂總部,我再聽你的再次彙報。”

黃榭站起來說道:“好的,南生,那我就先告辭了。”

春申建築和託塔建築不太一樣,由於南易經常會出現在京城,所以他會更多的插手託塔建築的事情,託塔也相對獨立於創造力置業之外。

而春申建築和創造力置業之間的從屬關係更明確點,從組織流程來講,春申建築向創造力彙報工作,創造力又向情策委工業小組彙報,然後工業小組又向以梁慧文為首的情策委核心層彙報。

透過樑慧文,黃榭的書面報告被遞交到南辦,最終才會到南易手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