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二章、挽大廈將傾(第1/4頁)
章節報錯
南易和冼光秉走向完小的時候,趙仁才已經完成了斯密公司(人才小組華囯分組)的註冊提交,並在惠澤桑的幫助下在國貿26層,也就是共富會辦公室的樓下租了一間小辦公室;斯蒂芬市場調查公司同樣也在國貿的25層租了一間小辦公室。
趙仁才先負責斯密公司的組建公司,裘精英則去和陳於修對接,列印店接手過來後,需要添置彩打裝置,也需要安排人員駐守。
趙仁才和裘精英兩人必須抓緊時間,趕風科技的總裁要早點到位,漢顯尋呼機的專案在等著,還有另外一項黑科技專案“助力摩托”也在排著隊。
文昌圍完小雖然是年級齊全的小學,可依然改變不了它是村小的事實,它並不具備發放畢業證書的能力,嚴格說起來,完小的學生歸屬於沙角頭小學,小升初也會升到沙角頭中學,只不過完小集團會出力把六年級畢業生送到城區的初中去,借讀費是完小集團每年都有的一項開支。
南易兩人被冼梓琳迎進校區,冼梓琳就直接把兩人往校區最深入處帶去。
完小已經不是南易時期的那點範圍,相比原來的,現在的完小已經擴張了三倍不止,教室還是原來的六個,文昌圍每年同齡的孩子就那麼幾個,一間傳統大小的教室都坐不滿,根本用不著再增加,擴充出來的都是興趣課需要的場地,
“太爺爺,阿哥,學校課程的設立講的是三三制,有三個同學想學就會開興趣課,跨越三個年級的同學參與就會把課程提升到選修課。
今年,學校裡的同學有95人,老師51人,食堂人員5人,司機班3人,醫療保障3人,1個醫生、1個護士、1個營養師,安保科3人,財務科由完小集團組建,管理權在完小集團。”
說著,冼梓琳看了一眼南易。
南易並沒有回應冼梓琳的眼神,他的眼睛一直在到處打量,雖然他從來沒插手過完小的事務,甚至學校內部都是第二次走進來,第一次還是學校沒正式開學前,但自從和村裡翻臉,財務卻一直被他的人把控著,只要是完小的一份子,查賬隨時可以查,想碰錢就是休想。
只要錢不亂,這完小的天就塌不下來,看看賬簿,也能窺一斑而見完小全貌。
冼梓琳得不到回應,就一邊帶著兩人往最深處走,一邊介紹沿途的一些區塊,“左邊是練武的區域,梅花樁、木人樁都有,只是很可惜,學校沒有一個同學成為武術高手,強身健體的目的倒是達到了。”
“我當初想著開設武術課,目的就不是培養什麼武術高手。阿爾弗雷德·阿德勒在《個體心理學》裡面有講到,從小身體比較弱的人會把注意力更多放在自己身上,相應的對社會他人就會減少關注,在社會中感受到的支援力、責任感、掌控力也會比較低。
而身體健康、強壯的人則不同,他們會更自信,也更有活力,對社會也更有信心和熱心。
用我們的話來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霍金這樣的大能畢竟是少數,不管從事什麼工作,有一副好身體都是基礎。
古代書生都會講究詩劍風流,他們視學劍為人格完善的重要途徑和手段,詩為柔,滿腹經綸,劍為剛,指點江山,內外兼修,剛柔並濟。”
冼梓琳還是第一次聽到南易對在完小開設武術課的解釋,她沒想到原來南易有這麼多重的考慮,稍稍愣神,她繼續帶著南易兩人往前走。
“這裡是靶場,三年前才開設運動氣步槍射擊課程,同學們很喜歡這個課,每個星期會安排兩堂課。”
“歸到體育課嗎?”南易問道。
“是的。”
“一週有幾節體育課?”
“每個年級不一樣,一到四年級上午是文化課,下午就是選修課,體育課佔到一半時間,同學們都愛玩;五六年級週一和週三下午會多一節文化課,主要為了強化英語。”
“嗯。”
繼續向前,三人路過一間裝飾成蘑孤形狀的屋子前,透過窗戶往裡面看了看,十幾個應該是一年級的同學在聽老師講解寓言故事《小蝌蚪找媽媽》,老師站在一臺電視機旁,電視上暫停著《小蝌蚪找媽媽》的動畫片畫面。
“這裡是蘑孤屋,低年級的同學上語文課一半時間都會在這裡,看著動畫片學習,更能加深他們的記憶。”冼梓琳解釋道。
“挺好。”
南易頷了頷首,收回目光。
繼續往前,三人又來到微機室。
“我們的微機室沒有外面那樣精貴,沒做防塵,也沒有防靜電,同學們進去也不用換鞋,前年四月份,微機室把舊電腦全部換成了25hz i486,去年六月,又買回來十臺33hz的版本,舊的就放在隔壁屋,給半導體課當教學和練習的道具。”
“呵呵,拆了能裝回去嗎?”
冼梓琳臉黑了黑說道:“大部分裝不回去,有的同學非常調皮,微機室的新電腦也敢拆,每年採購電腦就要花不少預算。”
“不用怕花錢,只要不是故意搞破壞,他們喜歡拆就拆,小發明家都是從拆開始的,我兒子鬧鐘、收音機不知道拆了多少,電腦也拆了幾臺。雖然同學們長大了,大部分成不了發明家,可至少能讓他們養成探索的精神。”
看過微機室,三人接著又去了舞蹈室、勞技室、室內體育活動室、年少有為玩具廠研究所兼產品體驗室。
實際上,年少有為的產品最初的創意大部分還是來自南易,他把創意告訴範紅豆,然後範紅豆再引導完小的同學們往“正確”的方向集思廣益,這一步很難走,但必須這麼做,南易想讓完小的同學們獲得自信。
如果不是出於這個目的,完小集團完全可以獨立出去運營,撇除掉效率不高的兒童遊戲式參與,它的賺錢速度會更快,然而這樣做會背離南易的初衷,他情願看著完小集團被玩壞,從其他地方找補也要讓同學們玩下去。
到了校園的最深處,就來到一片花海和翠綠圍繞著的農地,冼梓琳介紹道:“這裡就是同學們學習農學的地方,經過同學們的討論,少數服從多數,這裡被命名為蟠桃園。”
走到一個15米x15米的水池旁,冼梓琳又介紹道:“這裡是墾殖集團贊助的海洋魚類觀察池,水是海水,魚也是海魚,一開始同學們根本不知道怎麼照顧,半個月就會死上一批,阿嬸只能派人過來幫著照顧,經過一年,同學們才算是學會怎麼照顧裡面的魚。”
南易走到水池邊,往水下看了看,水池裡比較典型的近海食用魚類幾乎都囊括,把它們放到一個小池子裡,養活還真有點難度。
看完海水魚池,接著又看了澹水魚池,然後雞鴨鵝、果樹、農田,只要適合這邊種植的幾乎都能看到,蟠桃園簡直就是一個微縮的嶺南農業生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