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四章、資本家的嘴臉(第1/4頁)
章節報錯
在陪伴南若瑾的閒暇,南易去了一趟在濱江白馬湖的檸檬樹,又去了一趟在倉前的乾德新藥開發公司總部,在乾德,有不少藥理學和藥劑學專業的畢業生從事藥物研發的工作。
雖然從事的都是比較機械和繁瑣的實驗步驟,只能算是研發中的實驗狗,不過好在工資很誘人,起步就是五百,穩定之後基本七百往上,表現良好就跳到一千加。
沒有急活不加班,雙休、交社保公積金,還有商業保險,一年十二個月有八個月會發高溫、低溫費,每年還有一次公費旅行,公司在職工開銷上達到工資的225%。
「總部現在有多少人?」
坐在乾德總裁童棟國的辦公室裡,南易一邊翻閱賬簿,嘴裡一邊問道。
童棟國:「行政人員16人,技術人員217人,後勤人員21人。」
「房子的事情透過氣嗎?」
童棟國:「去年九月已經通知所有人,公司會有建房的計劃,積蓄不多買房困難的同事可以等一等。」
南易合上賬簿,頓了頓說道:「房子的分配,五年內逐步到位就可以,就按照對公司的貢獻來決定排位,職工的實際困難不做綜合考量。還有職工要出的部分,會讓第三方來對接,名義上變成對外的借款,而不是公司墊付。」
童棟國:「銀行嗎?」
南易頷了頷首,「對,我們自己的銀行,第三方加入可以免除一些麻煩。」
「明白。」
「孟買分部怎麼樣,一切都順利嗎?」
童棟國點點頭,「印度職工對公司的忠誠度比較高,管理起來不難,工作也非常得力,要比總部這邊的效率更高一點,而且職工平均支出要低40%左右,效益也更高。」
「喔。」南易略作思考後說道:「可以考慮把每年雙邊交流的人數再提高提高,特別是待提拔技術人員,必須在兩邊都工作過一段時間。」
拋開民族、同胞因素,其實南易更願意用印度人,印度人花花腸子少一點,更多的會一心往高位爬,而不太會想著時機成熟跳出去創業。
國人則不同,十個裡面至少九個想自己當老闆,創業嘛,十有八九就是做老本行,罕少會有戴秀秀這種從食品跳到地產行業,在培養得力人才的同時,也有可能在培養一個未來非常棘手的競爭對手。
有能力的人往往自視甚高,野心大於能力,儘管南易樂於分享,但也是有底線的,總有人慾壑難填,想要的超過他的底線,對於這樣的人,分道揚鑣是早晚的事。
對於有些行業,無論誰想走,南易都會笑著歡送,比如說李靖想要跳出去自己開一家地產公司,只要走得乾乾淨淨,沒搞什麼小動作,就算他把公司開在託塔建築對面,南易也不會對他怎麼樣,只會把他當做有點情面的競爭對手,下手的時候還會有所保留。
地產對南氏而言,只是短期紮根的行業,撤出是早晚的事,可以說是時間跨度比較大的投機行為,不會過於斤斤計較細微之間的得失。
生物製藥則不同,這是南氏要長期紮根、深耕細作的行業,南易會盡量留住人才,但也不會強留一心想跳出去創業之人,他依然歡送,等人走出南氏的大門,若是敢聯絡之前南氏的客戶,他會立即調轉槍口,把還在襁褓中的對手給突突了,不講一絲情面。
創業可以,做老本行也沒問題,有本事從零開始,一步步壯大,堂堂正正地和南氏打擂臺,那樣,南易會惺惺相惜,難為知己難為敵,會如同英特爾對AMD一樣,既打又扶。
但是,誰想把藉著南氏平臺對接到的客戶當成自己的資源帶走,那絕對不行,南易會採取零容忍的態度,從事業、家庭到生命,他會視情節惡劣程度決定打
擊力度,無所不用其極,不講底線。
誰動南氏根基,南易都會不死不休。
「好的。南先生,現在的大學生都喜歡南下粵省,在杭市想要招聘我們需要的人才很難,我們是否要考慮在羊城或深甽建立分部?」
「這是具體業務上的事情,你只需要向郭閔彙報就可以,我不發表意見。倒是乾德內部的股權激勵計劃,這是我該關心的,你可以開始考慮起來了。
我在莫斯科聽過一個冷笑話,說是六十年代,一個蘇修企業代表團到美國福特汽車廠訪問,在工廠門口問美國人:這個工廠是誰的?
美國人回答:是福特先生的。
蘇聯人又問:那門口停著的那些汽車都是誰的呢?
美國人回答:是工人們的。
後來美國代表團回訪,到了蘇修汽車廠門口,問:這個工廠是誰的?
蘇修人回答:屬於蘇修全體人民。
美國人又問,那門口停著的這些汽車是誰的?
蘇修人回答:是廠長和書記們的。
我是個資本家,但我有人情味,無論在什麼場合,我都一直強調要善待自己人,往大了說,我們南氏要秉承內聖外王的思想,對自己人多點寬容,多點優待。
我們不講空泛的主人翁精神,也不給主人翁這個詞賦予太多的含義,只取它「財物或權力支配者」的意思。
股權分兩大塊,一塊取決於職工的重要性、不可替代性,越是重要的職工能拿到的股權越多,可有可無的人少給或不給,這是公司分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