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過正事,臨了,南易和佩妮·斯特里特說起了地方土地財政的興起,告訴她會有人和她聯絡,將來由她出面以龍門陣的名義拿幾塊土地,由土地產生的利潤會有部分留在龍門陣。

中午,南易帶南若瑾去了王潤興酒樓吃飯,很湊巧,這也是一家和乾隆有關的老字號,據傳是乾隆為報答王家祖上一飯之恩,資助開的。

故事真假不重要,店裡的魚頭豆腐味道的確不錯,南若瑾吃得很開心。

下午,南易又帶著南若瑾去了慶春路菜市橋一帶,從報紙上看到慶春路行老街改造工程剛剛結束不久,南易打算窺一斑而見杭市地產發展之全貌。

站在立交橋上眺望四周,已經見不到施工的痕跡,老街原來是什麼模樣也沒有畫面,沒有對比就不好判斷,南易打算交代盛子謙去電視臺打聽一下有沒有之前老街的錄影,按說肯定有,城市變遷,往往會被留下記錄,特別是可以算得上是一份功績的片段。

正當南易準備離開,路過的一對熱戀中的男女嘴裡說著要去延安路的海豐吃淇淋果露,抬頭看看天,又感受一下面板上傳來的灼燒,南易帶著南若瑾回到了西湖邊。

去了外文書店的樓上天使冰王先吃一點涼的,然後鑽進外文書店,蹭點風扇涼風,蹭點英文版的故事書看。

外文為名,店裡自然有不少外文書,據說西湖邊上會興起英語角和這家書店不無關係。

店裡很熱鬧,小學生模樣的孩子不少,南易豎耳聽了幾句,從嘰嘰喳喳中聽到他想知道的——天氣太熱,學校放了幾天假。

是的,夏至未至,1994年的夏天卻已告訴人們它很熱,今年的夏天會是冷飲的狂歡,也會是飲料的黃金擴張季節。

陪著南若瑾看了一會故事書,南易的電話就在包裡震動起來,讓南若瑾自己先看著,南易走到書店外面接電話。

“哪位?”

“我,你陳爺,我說老南,以後你的聯絡方式隨時向我報備啊,找你還要先聯絡劉貞,忒麻煩。”

“伱誰啊,我跟你報備得著嗎,你是從莫斯科給我打電話,還是回來了?”南易淡淡地笑道。

“使命結束,回來了。”

“哦,休假還是要履新?”

“暫時休假,其他的還沒定,在京城無聊,我去杭市找你玩去。”

“呸,千萬別說得這麼近乎,我住西湖邊上,你正事之餘有閒暇來找我就是了。”

都是大人了,有家有口,陳風不太可能大老遠地跑杭市來找南易玩,多半是正好有事要來杭市,順便找南易聚聚。

“哈,老南,做人不要太直,過兩天找你。”

“嗯。”

掛掉電話,南易返回書店繼續陪伴南若瑾。

接著的幾天,南易早上都會帶著南若瑾去圖書館,通讀杭市的縣誌,翻閱杭市本地以往的舊報紙;下午,避開最熱的時間節點,帶著南若瑾在市區一天一片的轉悠。

吃飯是一餐換一店,有字號地掄著吃,早上吃點杭兒面、蔥包檜、甜酒釀、牛肉粉絲湯、豆腐羹之類的。

盛子謙從電視臺拷了幾份紀錄片形式的錄影帶,讓南易有機會對比著觀看杭市幾條老街改造前後的不同之處。

13日這天,南易給南若瑾額頭上畫了一個“王”字,又給她脖子上繫上百索,早早就來到西溪溼地搶佔有利地形。

今天是端午,蔣村的未來房東們會賽龍舟。

來到一座橋前,看到橋上掛著橫幅“文明賽龍舟,喜迎八方客”,南易便一陣興奮,既然掛出文明橫幅,不消說,以往肯定經常幹架。

幸虧來得早,剛過幾分鐘,南易就看到烏泱泱的人朝他這邊聚集過來,沒一會沿著水道,好位子就被人給佔光,後來的人只能委屈在後面視線不好的地方站著。

沒等龍舟出現,一幫穿制服的先出現了,南易一瞧,得,今年的賽龍舟肯定文明。

“爹哋,比賽什麼時候開始?”等了一會,南若瑾有點著急了。

“你注意聽,等聽到銅鑼和小鑔的聲音,比較就開始了。”南易的話音未落,連續的銅鑼咣咣聲響起,中間還點綴著小鑔的撞擊聲,“來了,來了。”

隨著聲音響起,水面蕩起波紋,號子聲從遠而近,兩條龍舟爭先恐後地出現在視野裡,只見一條龍舟上掌舵人一蹲一起,一根櫓在水面左右揮舞著,動作不可謂不激烈,可在他的嘴裡,一根菸被叼著,淡淡的白煙裊裊上升。

兩條光禿禿、毫無修飾的龍舟過後,後面又冒出來幾條裝扮的煞是漂亮的龍舟出現,不但裝點著重簷出閣、琉璃飛瓦,舟上還有紅羅傘(皇帝出行頭頂遮陽的那個蓋、罩)和旌旗,比的應該不是速度,而是裝飾得華麗。

這也不奇怪,南方這邊一些地方有迎老爺的習俗,這個老爺指的是神明,其實就是神像,老爺被擺出來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會拿出祭品去供奉,不需要太名貴的東西,但必須要有新意且要製作的精美,糕點擺出精美造型,硬幣、紙幣擺出或折出有寓意的造型。

不好看的祭品,拜完老爺趕緊收走,精美的祭品會長時間擺在供桌上,其他人來拜老爺的時候便會打聽這個祭品是誰家的,那個又是誰家的,祭品被留在供桌上供人欣賞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情,同時也有信仰方面地說道。

另外還有舞龍燈也會比拼誰家的燈籠妝點得漂亮,在南方,比“美”已經被融入到民俗活動當中,深層次地說,比較推崇心靈手巧,螺螄殼裡能做出道場的人會被其他人高看一眼。

“爹哋,那條最漂亮。”南若瑾指著一條龍舟說道:“我也想要一條。”

“喔,爹哋找人給你做一條,就放在城堡的護城河裡好不好?”

“好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