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型建立之後,南易就讓他們去調查尹斯梅洛夫和別列左夫斯基的底細,知道了尹斯梅洛夫背後並沒有站著了不起的大人物;

也知道了別列左夫斯基的事業剛剛起步,鑽了點空子,成立了一家專門從事汽車進口的公司羅格瓦茲,從零打碎敲的二手賓士進口起家,現在開始和義大利都靈的羅格系統股份公司合作,代銷日古利轎車。

南易之所以琢磨別列左夫斯基,理由非常簡單,就是為了卡車。他曾經有過在墾殖集團建立司機背靠背和司機之友資訊服務的計劃,司機背靠背擴充套件出來有掛靠服務、借貸買車服務,還要延伸到汽車維修、汽修改裝裝潢、汽車保險代理。

而想要把這兩個計劃,特別是司機背靠背計劃順利的推行,就需要有一款價格低廉、效能卓越的卡車,最好渠道比較單一,能夠比較容易控制國內市場。

帶著這些條件去匹配汽車供應商,只有蘇修這裡才能找到最匹配的。

蘇修這邊在沙皇俄國時期,汽車工業發展滯後,直到1916年一戰前,才建立了5座汽車廠,以期迅速彌補短板,促進汽車工業發展。

到一戰爆發時,全俄共生產各種汽車1.7萬輛,其中90%以上的汽車都是外國品牌,遠遠無法滿足軍隊需要,更談不上促進經濟發展。

十月革命之後,汽車製造業受到克里姆林宮的高度重視,汽車產量開始逐年穩定提高,新型汽車的研發、現有汽車工業國有化改造進展也很順利。

1921年,一戰前法國人幫助建立的“雪鐵龍”等工廠實現了國有化。

到1924年,蘇修開始生產自己研發的汽車。

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經濟危機席捲西方世界,西方汽車製造技術開始進入蘇修,促進了蘇修汽車產量和質量的迅速提升。

到1937年,蘇修汽車產量超過20萬輛,其中卡車產量位居世界第二,歐洲第一,超過了英國、法國和德國,僅次於美國。

1931年10月1日,斯大林在真理報上發表《致阿莫汽車製造廠的工人和行政技術人員》的賀詞,標誌蘇修汽車工業和卡車製造體系已經形成。

在提高汽車產量後,蘇修開始重視提高汽車質量,改變“缺重少輕”,著手發展符合軍事需要的、越野效能強、符合蘇修公路系統的大載重汽車。

30年代初期,英國研製了一種四軸全驅的卡車,當時“四軸全驅”尚屬全新概念。此舉引起了克里姆林宮的高度重視,下決心要攻克這一難關,並將這一任務交給了雅羅斯拉夫爾汽車廠。

雅羅斯拉夫爾汽車廠不負眾望,很快研製出了造型獨特的雅斯12型(ЯАЗ12)四軸越野卡車,該車是在雅斯10型三軸6×4卡車基礎上改進而來。

為實現過載全驅模式,該車採用前後都安裝雙軸結構來提高承重能力,為此新設計了複雜的傳動、分動系統,這一系統包括30個滾珠軸承、12個滾柱軸承、9個萬向軸和18個萬向節,採用美國製造的120馬力tal22R型6缸發動機和BrownLine554型變速箱。

經過試驗,雅斯12型的效能還是比較好的,該車全重20噸,長6.6米,離地間隙320毫米,最大公路時速45公里,能越過1.5米寬的溝壑,趟過0.6米深的淺灘,載重量達到12噸,可以說開了蘇修四驅全動重型卡車的先河。

但最後因技術過於複雜,批次製造困難而放棄。

克拉斯系列車型的歷史,可以追朔到30年代,當時克里姆林宮在烏克蘭波爾塔瓦地區克雷緬楚格市建設了一座航空工廠,這座工廠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克雷緬楚格汽車廠的前身,衛國戰爭期間,該廠被戰火摧毀。

二戰後,為醫治戰爭創傷,1945年8月26日,克里姆林宮頒佈第9905號《關於汽車產業的恢復和發展》,規劃戰後汽車發展。

5天后,也就是1945年8月31日,蘇修人民運輸路線委員會指令克雷緬楚格航空工廠迅速恢復重建,擔負橋樑構件生產任務。

1946年該廠開始重建,1948年就完成了重建任務。

此後8年,該廠生產的橋樑構件在第聶伯河、莫斯科河、德涅斯特河、伏爾加河等蘇修主要河流上建成了600多座橋樑。

1956年該廠劃歸蘇修拖拉機和農業機械部,更名為克雷緬楚格聯合收割機廠,至1958年5月,該廠生產了11000臺各種農業機械,生產效率還是很高的。

1958年4月17日,克里姆林宮決定將克雷緬楚格聯合收割機廠改建為重型汽車製造廠,將蘇修重型卡車製造從雅羅斯拉夫爾汽車廠轉移到克雷緬楚格汽車廠。

1959年,克雷緬楚格汽車廠生產的第一批汽車出廠,車型是雅斯214型重型全輪驅動卡車,這種車原是雅羅斯拉夫汽車廠1956年才開始生產的新車型,採用了部分進口零配件,主要供應蘇修軍隊。

隨著門庭改換,汽車品牌也由“雅斯”,改為“克拉斯”。

此後至1966年,該廠一直生產雅斯/克拉斯系列6×6、6×4和4×4重型卡車。

至1981年,克雷緬楚格汽車廠克拉斯系列卡車總產量達19.71萬輛,主要使用者除蘇修軍隊、華沙條約組織各國及世界上其它國家軍隊外,也廣泛用於經濟建設。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克拉斯系列卡車逐漸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家族,型號龐雜,變形眾多,體現出了以下特點:

外觀造型。

從50年代後期雅羅斯拉夫爾汽車廠生產的雅斯210型、雅斯214型,到1959年移交克雷緬楚格廠後生產的克拉斯214型(與雅斯214型相同)、克拉斯219型,再到70年代的克拉斯256Б型等;

雖然效能不斷提升,但從外觀上看幾乎是一張圖紙出來的產品,都是高高的車身、長長的發動機艙、寬敞的駕駛室、大大的輪胎,整車設計多采用無修飾的直線條,粗曠威武,僅在個別細節如車燈安裝等方面體現了不同。

克拉斯系列的這副模樣一直保持了三十多年,稱得上三十年一貫制。

1976年克拉斯260型出現後,才算有了新面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