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一十三章、就是要安逸(第2/3頁)
章節報錯
兩週時間,帶回一大沓名片,拍了不少樣品照片,也帶回了不少布樣,一通折騰,累了,南易把跑服裝批發市場的工作交給杜文化。第三週週六的一大早,杜文化接過南易的接力棒,飛往杭市調研四季青市場。
南易上完課,把羅仝叫出來吃了個飯,順便給他支了兩招:
一,和幾大電商平臺建立聯絡,成立微型攝影基地,開拓產品圖拍攝業務。
二,聯絡東歐那邊的模特公司,建立合作關係,把儘可能多的國內模特代理業務攬到自己手裡。東歐那邊的模特貴不到哪裡去,即使中間要抽一道水,也只是國內不知名模特的兩三倍,用白人模特顯得產品國際化,不少商家會覺得多花點錢值得,何況還有“意外收穫”。
南易有鄭重警告羅仝,只做正經模特代理業務,其他亂七八糟的別參與。另外還讓羅仝動作快一點,別吃屎都趕不上熱乎的。
嗯,這個另外有點私心,大國牛馬上需要拍產品圖,一個專業比較對口且收費比較合理的服務商都找不到,能找到的,要麼有專業水準但收費高昂,搞不齊還敢撂挑子大談攝影藝術,要麼只有簡單擺弄單反的水平就敢出來混飯吃。
南易支的招,羅仝全吃,吃過飯就屁顛屁顛回自己公司研究方案去了。
隔天,南易在老洋房招待從甫田自己開車過來的郭帥超。
郭帥超是郭浮曦的兒子,當年魯班木業投資郭浮曦去俄羅斯建立伐木公司,郭浮曦發展得挺好,沒幾年工夫,聯合自己弟弟還有幾個同鄉壟斷了俄羅斯木材的進口業務,繼而,業務又擴充套件到東南亞。
魯班木業針對國內的低端木材業務十之七八透過郭浮曦來進行,他算得上是半個南氏人、魯班木業在國內的代理人。
郭帥超身為郭家的第二代並沒有參與家裡的木材生意,而是自行創業建立製鞋廠,之前一直在給國際運動大品牌做代工,如今有了建立自有品牌的念頭。
按說南易這邊只是很小的業務,犯不著大老闆親自跑一趟,即使打發一個業務人員過來談,也能算是抬舉,不過,南易的身份特殊,郭帥超只能自己來一趟,而且,南易也有說過這次談的業務不會太小。
南易做了一碗媽祖面給郭帥超接風,隨後帶著他去了大國牛的辦公室,叫上薛小閔一起,給郭帥超詳細介紹了跨國電商的業務。
“帥超,是這樣,我希望我們之間的合作不僅僅是供求關係,不是簡單的你給大國牛供貨,大國牛賣出賺取差價。而是我們雙方背靠背,你那邊負責款式的研發和生產,大國牛負責對外銷售,雙方在成本和風險上共擔,在利潤上共享。
除了剛才我說過的對海外銷售,大國牛還會建立平臺,針對小網店主開展一件代發的業務,基本的模式是這樣,小網店主在我們平臺預存一筆資金,一百或者兩百。
當他的網店有客戶下單,他可以到我們的平臺下單,留下客戶的收貨地址,我們直接把鞋子寄給客戶。
這種模式對小網店主很友好,可以減輕他們的初期成本壓力,但當我們的平臺業務發展到一定階段,對他們就不會太友好,賣相同產品的人太多,大部分人會成為炮灰。
到這個階段,我們要放棄大部分銷量一般的網店主,扶持銷量較大的網店主,讓他們進入差異化、同質化競爭。”
“貼牌?”郭帥超說道。
“是的,貼牌,把你的代工模式進行升級,從供應商變為合作方,你能賺取的就不僅僅是代工費,還包括一部分品牌溢價。
你可以在吸收一眾貼牌優點的基礎上,建立你的自有品牌,但我建議你不要走傳統的門店模式,房價上漲是大勢所趨,門店的運營成本會一年比一年高,早晚有一天會高到你吃不消。
幾個國際大品牌你一直有在接觸,你應該明白,它們的品牌溢價是你可望而不可即的,比較年輕的耐克已經三十五歲,要追趕時間沉澱出來的影響力,你需要多付出幾倍的代價?又有多高的成功率?代價你能不能承受得起?”
郭帥超沉默了一會,說道:“南叔叔,你的意思是讓我走網路渠道?”
“這麼說吧,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無論是網路還是實體,所有的買賣方式甚至是國家的運作方式,都沒有脫離地主的收租思想。
你在我的國家做買賣,你就要給我交稅,你在我的鋪面做買賣,你就要給我交租金,你在我的平臺做買賣,你就要讓我抽成。
不管過去叫農業經濟、工業經濟、服務經濟,還是變成現在更新的體驗經濟、品質經濟、社交經濟的說法,形式上眾有千般變化,核心思想一直沒變,永遠是地主收佃戶地租那一套。
網路營銷、網路銷售在國內還算是比較新的概念,稅收政策還沒跟上,透過網路渠道銷售,你可以節約不少稅收成本,這是其一。
其二,網購平臺還處於蠻荒時代,大家都能看到它的潛力,都想咬下一塊蛋糕,最好是把其他人都趕走,自己一個人獨享。
現在還處於網購平臺的燒錢期,遠遠還沒到洗牌期,你這個時候參與進去,找其中一家平臺深入合作,你可以付出最小的代價,拿到最好的資源。”
南易攤了攤手,“合作細則該怎麼談,我想不用我多說,你做了這麼多年生意,要是不懂談判技巧,生意也做不到這一天。”
郭帥超點點頭,說道:“但是……南叔叔,我能看到電商有很大的發展潛力,甚至在未來會衝擊實體門店,但是我也堅信實體門店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實體門店透過視覺、嗅覺、觸覺、聽覺、味覺,全方位為消費者提供實物使用體驗、商品即買即提、現場導購諮詢,售後退換等服務,同時滿足消費者的情感訴求。
相反,電商平臺只能展示圖片,消費者看不到實物,也摸不到,激起他們購買慾望的因素,我猜想有稀缺性,某些商品在實體門店找不到;便利性,在消費者附近可能沒有某種商品,他需要跑很遠去買。
如果某種商品在電商平臺和附近的實體門店都有,那激起消費者購買慾望的因素只會是價格,網上的價格要比實體的便宜很多。
消費者注重價效比,為了提高銷量,網上的商家只能逐步壓低商品的溢價空間,長遠來說,透過網路渠道銷售的利潤也得不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