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話裡討論了兩天,南易飛了一趟紐約,相關人等坐在一起又討論了一天,把要做的事情和資金預算都捋了一遍,把可能會遇到的困難也羅列了一下,順便還討論了應對策略。

回到孟買後,南易舉辦了之前已經在準備的派對。

在派對上,南易和艾嘉·瓦澤的父親帕布·瓦澤聊了聊,拜託對方搞定他去曼尼普爾的手續,順便再從安全部門搞點曼尼普爾的資料。

等資料到手,南易研究了兩天,得出曼尼普爾亂而不險的結論之後,他踏上了前往曼尼普爾的旅程。

曼尼普爾所在的東北部地區與印度次大陸主體僅有一個細長的西里古裡走廊相連,最窄處只有20公里,可以想象它與印主體的聯絡有多麼脆弱。

曼尼普爾面積不大,卻因生態優美而被尼赫魯稱為“印之珍寶”;人口不多,卻聚居著幾十個少數民族,僅法定部落就有34個;與華國曆史淵源深厚,卻由於地處東北部敏感地區,鮮有國人踏足。

在歷史上,由於曼尼普爾是交通要道的關係,國王曾在這裡徵收關費,因此曼尼普爾一度比附近的地區更加有錢。

但是,一個不好的地方在於,緬甸的毒品也是從這裡流入印度的,在這裡毒品交易是一種相當普遍的現象,豐厚的利潤讓人們願意為了它去冒險。

曼尼普爾的人口並不多,只有印度的0.23%,但是,他們的艾滋病患者卻佔到了印度的8%,毫無疑問,這是一個相當高的數字。

曼尼普爾在以前一直就是一個獨立的邦國,有著兩千年的歷史,跟尼泊爾的處境差不多,與印度並沒有任何關係,從未被印度佔領或者統治過。

直到英軍佔領印度之後,隨便找了個藉口將曼尼普爾也給吞併了,等到英軍撤離印度的時候,順手也把曼尼普爾送給了曾經最為聽話的小弟印度,於是曼尼普爾就這麼加入了印度,由此可見曼尼普爾跟印度的關係能好得了才怪。

事實上,曼尼普爾一直未停止獨立運動。

1958年,印度頒佈了一部非常彪悍的法桉“afspa”,可以叫鎮壓法,也可以稱為反恐法,1980年,因為曼尼普爾地區的騷亂,印度政府判其為騷亂地帶,從此處於反恐法的管制之下。

反恐法的核心其實就是視被管制的地區為殖民地,印軍在該地區實施軍管,對曼尼普爾人來說,印軍就是惡魔的化身,簡直無惡不作。

曼尼普爾人屬蒙古人種,和華國人長得很像,他們的祖先來自華國,約為五代十國時南下齊人的後代,因此與華國確有歷史淵源。

後來由於印度教傳入,加上被英國人征服,才逐漸偏離中華文明走向南亞化,但文化習俗上仍有不少華國元素延續至今。

如曼尼普爾傳統價值觀尊老愛幼,重視家庭。當地人崇拜龍,桑加尹節的背景就是兩條騰飛的龍,kangla古王宮作為王室權力象徵也有龍圖騰。

曼尼普爾語屬漢藏語系,與印地語文字發音均不相同;當地人喜愛的竹笛、武術等傳統樂器、文化等也頗具華國風。

較印度其他地方,這裡飲食習慣更似華國,以米飯為主食,喜清澹、好蒸煮,不像印餐多香料、偏辛辣,南易進入曼尼普爾首府因帕爾的第一頓吃的是竹筍、鹹菜、醃魚、燉紅燒肉等與滇省地區口味相似。

因帕爾的英語普及率還不錯,大部分因帕爾人都能整上幾句,所以,進入因帕爾之後,南易一行都是說英語,中文被隱藏,就是手裡的護照也是一水的德爾南護照,是當初在莫斯科的時候準備的。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無論印度其他邦的人或者外國人想進入曼尼普爾都需要經過特批,理論上申請了就會批,實際上國人進入曼尼普爾是被嚴厲禁止的,說中文可能會惹來不必要的麻煩。

或許是因為膚色的關係,曼尼普爾給南易的感覺要比孟買乾淨一點,但其實街面比孟買乾淨的有限,人一樣很多,車子一樣亂鑽,喇叭聲不絕於耳。

吃過飯,南易一行去了在桑加尹節之時會非常熱鬧的廟會夜市,攤位排列的格局和國內的非常類似,也蘊含南亞的風格,吃食偏向於國內,炒麵、炒飯、餃子、包子熱氣騰騰,香味撲鼻。

至於南易之前有所耳聞的“六星紅旗”,他並未見到,倒是在進入曼尼普爾之前,他已經從資料裡看到,在六十年代,曼尼普爾一些獨立勢力深受“革命輸出”的影響,《毛選》和《論游擊戰》是必備之物,有些東西自然會比較相像。

南易對此有所猜測,估計當初曼尼普爾有碰瓷華國的想法,幻想著成為猶如巴鐵一般的曼鐵。

在夜市,南易見到了不少來自國內的商品,衣服、飾品、小商品、小家電等應有盡有,這些東西百分百由國內經緬甸流入,主要的利潤都被緬甸人賺走了。

一如在俄羅斯的佈置,既要有投資全泡湯的心理準備,也要在實操中安排好退路,曼尼普爾就是南易所選的印度攻略之退路,一旦形勢往壞的方向發展,在印度的投資也好有一個轉移的地方。

同時,曼尼普爾這裡有接近200萬的人口,算是一個不小的潛在市場,既可以以商品貿易為契機打入曼尼普爾,也可以順便攫取一點曼尼普爾攻略的啟動資金。

在一個攤位前,南易見到林光偉廠裡出產的隨身聽,於是駐足,拿起一部看了起來,誰知,男攤主忽然說道:“先生,要不要,可以便宜點。”

中文,有口音,如果南易的耳朵沒出問題,攤主應該去過乂烏。

南易抬頭,左右環顧,接著毫不掩飾地從頭到腳把攤主打量了一遍,“你怎麼知道我會中文?”

“先生,你身上有明顯的華國人特徵。”攤主澹定地說道。

“是嗎?”南易呵呵一笑,對眼前的攤主來了興趣,“我叫陳禕,老闆貴姓?”

“我叫宏倉。”

“佩服,老闆真是見多識廣。”

南易尬笑,他是真沒想到眼前的攤主見識居然不少,他用玄奘的俗家姓名做掩飾,對方直接回他印式發音的玄奘。

“重新認識一下,我叫南易,老闆怎麼稱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