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 北伐(第3/4頁)
章節報錯
蒙古人雖然收穫頗豐,但扎木合卻並不滿足,想要驅趕西夏降兵渡河作戰,只是馮蘅早已經將沿河的渡口破壞,一艘小船都沒給蒙古人留下。
蒙古人雖然有一招皮囊渡河的法子,但天氣寒冷,大河寬闊,河面上又有華國戰船巡視,即便有少量蒙古人渡河成功,也難有作為。
扎木合不得不在中興府住下,命工匠打造船隻。
到了十二初,西夏國滅的訊息已經傳到了南宋。
南宋君臣聽聞蒙古滅了西夏,正在西北與華國十幾萬大軍對峙,登時大喜。
原來,扎木合早聊到自己派到南宋的使者未必來得及返回,所以使者出發前,他便叮囑過,結盟之時,約定北方戰事一啟,南宋便須出兵策應,大夥各憑本事,瓜分中原。
所以,西北大戰的訊息傳到,趙竑便下旨發動北伐。
這一次南宋的準備工作還算充足,尤其是在兩淮之地。
時任兩淮防禦使的賈涉,早已暗中聯絡上了原明教出身的兩位中將佘雲與蔡坤,同時替二人向趙竑討得封賞。
當此北伐之“良機”,趙竑直接兩封聖旨發出,冊封二人為國公,世襲罔替。
賈涉派人將聖旨送給二人,並告訴他們,若北伐成功,二人可封王。
柯崇雲登基之後雖然封賞功臣,但卻沒有分封爵位,很多功臣對此很是不滿,但迫於柯鎮惡父子的武功威望,不敢有怨言。
特別是出身明教的幾位將軍,他們之所以脫離明教,本就是為了新朝的官爵名利。
如今有官而無爵,自然不忿。
要知道爵位可以世襲,就算降等世襲,也能保幾代富貴,而官職卻不能世襲,至於柯崇雲承諾的太學優先錄取之類的優待,在這些大老粗眼裡與沒有並無區別。
所以再拿到聖旨之後,他們便直接倒戈了。
二人設計,慫恿呼延凡在鎮東將軍府設宴,邀請東南戰區各級長官商討來年軍事計劃,然後乘機發動兵變,誘殺抓捕了軍長師長參謀官等高層共二十三人,其中包括身為東南戰區總兵官的呼延凡,以及皇親柯雄。
柯雄本是上校師長,隸屬呼延凡麾下。
不過他雖低了呼延凡三人兩級,但他是柯辟邪長子,柯崇雲的堂兄,地位尊崇。
他在呼延凡麾下既是協助,也是監視,乃是蔡坤二人反叛的最大阻礙。
柯雄一死,蔡坤、佘雲二人便威脅呼延凡道:“咱們明教打下的江山,最後半點好處也無,這小崽子不過佔著是皇帝親戚,就能對咱們指手畫腳,如今他死在你的將軍府,你已經百口莫辯。也別怪兄弟我不給你機會,跟我們一起反了,投了大宋,一起當國公,做王爺。”
呼延凡苦笑道:“你們兩個無情無義,不顧家人死活,但我呼延凡卻捨不得兒女受到牽連,你們殺了我吧!”
佘雲道:“我丈夫早死了,兩個兒子,一個死在金人手上,一個就在我麾下,至於家中奴僕都是僱工,又不會受到牽連,說什麼無情無義,若是無情無義,哪會跟你說這些,你不要不識抬舉。”
蔡坤道:“就是,姓柯的不是說人人平等麼,不是廢連坐之法麼,你就算反了,他若殺你家人,便是自廢武功,所以你大可放心。”
呼延凡其實也不想死,但是一想到柯崇雲的武功,便又搖了搖頭:“就算家人不會被定罪,終究前途斷絕,你們二人如此作為難道不記得夏全的下場麼?”
當初夏全投宋,殺範倜溫,柯崇雲孤身入夏全大軍之中,誅殺之,天下震動。
蔡坤二人聞言也是一陣心虛,隨即道:“等我們掌控了大軍,協助大宋拿下徐州,便帶著心腹手下,去大宋當逍遙王爺享清福去,姓柯的現在是皇帝,難道還能跑到臨安來追殺我們麼?”
呼延凡只是不語。
二人到底顧念兄弟之情,沒有殺他,只是將他軟禁起來,同樣被軟禁的還有不願改弦易轍的其他幾位明教出身的師長。
除了願意投降的兩名非明教出身的師長外,被斬殺的高階將領共七人。
隨即以他的名義開始接管軍隊引著十萬宋軍度過淮河,直接殺向宿州。
只是讓二人史料未及的是,隨著二人透露出歸降大宋的意思,不但是呼延凡麾下的一軍,便是他們自己麾下的基層將士也紛紛開始拒絕將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