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大宋,大宋(第2/3頁)
章節報錯
又豈是招安金國境內的起義軍,只要冊封官職,供應糧草,甚至有的時候連糧草也不用供應,便可以將義軍收為己用。
於是宋寧宗御筆一揮封夏全為忠義軍團練使,受徐晞稷節制,準備攻打亳州。
夏全素有野心,本人也十分勇武,善長領兵作戰,但是卻不善於行政與後勤,他這次本來從沂蒙山帶出的四萬教兵,一路攻打吸引流民入伍,打到淮河邊上的時候,軍隊已經膨脹到了十萬之眾,後勤糧草已經十分不足。
因為全金髮在明教設定了神雷法王執掌刑法,教兵之中多設有軍法官,對劫掠之事頗為顧忌,這使得一貫習慣了劫掠的夏全後勤十分緊張,於是便欣然接受了宋廷的冊封,用徐晞稷支援的糧草,來替自己擴大地盤。
一時間南宋對金的東部戰場形勢一片大好。
真德秀是個務實的人,他派遣了大量探馬北上偵察,最遠的探子更是深入到了原本的中都,將山東河北的真實狀況反饋了回來。
其中還有人帶回了一本《星火集》和一本《分田法》。
真德秀不是腐儒,政治敏感性極高,看到《星火集》《分田法》後登時大驚失色,忙上書送寧宗道:“山東河北目前最強的四路起義軍,北軍統帥楊康、東軍統帥全金髮、南軍統帥夏全、西軍統帥範倜溫皆為明教教徒,昔年明教方臘起義,席捲江南為禍甚深,而今此教於山東崛起,又有《星火集》蠱惑小民之心,《分田法》安定黎明,其所圖甚大,如今其佔據河北山東之地,燕雲十六州已據其十,待其站穩腳跟,其危害更勝於金人,不可放任之。”
要說站在大宋的立場上,明教的威脅的確遠超如今的金國,因為金國是外族所建,當其南侵,反抗者眾,而明教義軍首領乃是漢人,他日一旦南下,世家大族或者會反抗,但升斗小民多半會歡呼雀躍。
所以真德秀的奏疏的確是老成謀國之言。
但宋寧宗這些年已經受夠了理學一派大臣的言論,竟然全沒放在心上,反而道:“聽聞那攻入中都的楊康乃是忠良之後,怎會對我不利,況且山東河北本在敵手,如今我朝不費一兵一足便盡取其地,何樂而不為,且明教之流只能蠱惑無知小民,豈有長久之理。”
如今宋廷雖以真德秀為首的理學一派為主流,但自然也不缺乏刻意討好皇帝的讒臣。
便有一人出列而出,道:“陛下聖明,明教之流烏合之眾,實不足為懼,只要陛下派遣天使,於真大人所述的四路元帥處宣揚一番我大宋文治,其部眾定然欣然來投,且我聽聞如今的明教教主乃是一女子,以一女子之身能為天下之主呼?臣請陛下冊封其各路首領為宣撫使,並派遣布政使安撫其民。”
寧宗聞言大喜,於是又派出了四路使者,分別冊封範倜溫、楊康、全金髮三人為宣撫使,冊封楊妙真為衛國夫人。
全金髮收到冊封根本不屑一顧,因為當初史彌遠擅殺韓侂冑,其中內幕江南七怪都心知肚明,所以全金髮根本不信任趙家皇帝,他跟楊妙真商量之後,給宋寧宗的使者回信,說明教願意與大宋結盟,共伐金國,也可以替大宋抵禦北方蒙古大軍南下,只要宋國支援一點糧草,兩邊也可互通商貿,但皇帝冊封官爵實在不敢接受。
這樣的回覆看似和氣,其實自立的意圖已經十分明顯了。
收到回信之後,宋寧宗頓時臉色鐵青,這個時候真德秀又上疏道:“啟奏陛下,如今金帝新喪,明教狼子野心,孟家也不足倚仗,陛下當選賢任能,儘快收攏襄陽兵權,隨時備戰!”
宋寧宗奇怪道:“你不是說孟家忠勇的麼?”
真德秀道:“孟宗政其人自然忠於陛下,然其子孟珙雖才能不下其父,但恐確有不臣之心,此的確是微臣失察,還請陛下恕罪。”
宋寧宗冷笑道:“這麼說,你麾下的言官又查到了什麼罪證了麼?”
真德秀沒有理會他話中的譏諷之意,反問道:“陛下可還記得當年義除史彌遠的義士柯鎮惡麼?”
柯鎮惡當年在宮門外刺殺了史彌遠,晚上又潛入皇宮將皇后的頭髮剃了,又在他背上留書警告,這乃是奇恥大辱,偏偏他又畏懼柯鎮惡神鬼莫測的本事,聽聞他曾經在金國萬軍中刺殺了大將僕散揆而全身而退,宋寧宗只好將仇恨藏在心裡,又以除賊有功的名義冊封他為伯爵,安撫其心。
然而這些年他一想到柯鎮惡的恐怖,便渾身戰慄,當晚皇宮裡的護衛太監等之情之人基本都被他陸續賜死,便是楊皇后也被他打入了冷宮。
他以為這樣自己就不會再想起當日之事,但是真德秀又提起此人,他登時面沉如水,咬牙切齒道:“我當然記得,你說這話,跟此人又有什麼關係!”
真德秀道:“臣聽聞柯鎮惡此人曾在信陽雞公山開設書院,教授弟子文武,而孟珙便是他的大弟子!”
“是又如何,前兩年那七俠派不是還出了兩個進士麼,還是你親點的!”
真德秀請罪道:“是臣不查,請陛下恕罪!”
宋寧宗冷哼一聲,靜待下文。
真德秀道:“近日臣派人調查明教各首領出身來歷,竟發現教中高層竟大多出自七俠書院,其副教主全金髮更是柯鎮惡的義弟,教主楊妙真是全金髮的妻子,明教的光明聖子也就是下一任教主的繼承人叫做柯崇雲,更是柯鎮惡的長子,如今在河北安撫百姓,主持分田,邀買人心,北路軍的統帥楊康同樣也是柯鎮惡的弟子,由此可見,柯鎮惡其人深謀遠慮,其志在天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