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時間一晃而過。

楊妙真果然自行化解了十二正經中的陰陽二氣,重新煉化歸元,聚于丹田。至此她此次走火入魔帶來的生死危機徹底消弭。

只不過生命雖然無大礙,但經脈所遭受的損傷卻是短時間能夠恢復的。

好在柯崇雲提供了柯鎮惡改良過的《九陰神功》,其中關於以氣化精的法門在治療內傷的方面頗有神異之處。

楊妙真修練鍛體功以有十餘年火候,又從乾坤大挪移中悟出陰陽轉化的法門,其資質悟性比之韓寶駒、全金髮之流高出不知凡幾,參悟柯鎮惡版《九陰神功》不過十來天,便大有收穫。

雖然此刻內傷沒有完全治癒,但第四層乾坤大挪移的境界卻已經徹底穩固下來,用不了兩三個月,療傷所耗費的內力便能完全恢復,還能更進一步。

前聖子張三槍為了讓教中高層再無口實阻止柯崇雲練功救治楊妙真,自廢了丹田氣海。

在道家典籍中記載的丹田其實有三個,分別位於眉心、胸口和小腹,是為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分別又叫泥丸、膻中、氣海。

三個丹田各有神妙,在各門各派的修煉中又各有側重,比如全真心法重練神,所以對上丹田的修練更為側重,元神強大之後練氣速度便大大提高,所謂神完氣足就是這個道理。

而另一道門分支逍遙派則側重納天地之氣為己用,所以更側重中丹田,比如北冥神功,吸納他人內力、吸納天地元氣便都是依靠中丹田,而後存於下丹田。

而對於尋常武林門派而言,譬如少林派,則是先於下丹田的修行,所謂氣沉丹田便是這個意思。人常說天下武功出少林,當真是少林派那麼厲害,流傳出去那麼多武功麼,並不是,而是天下尋常武林門派修練內功都已搏擊爭鬥為先,所以下丹田的真氣多寡成為重要的一個標準,於是大部分習武之人往往更傾向於下丹田的鍛鍊。恰好少林派在下丹田的鍛鍊上十分有代表作用,於是才有了天下武功出少林的說法。

其實優先鍛鍊哪個丹田都各有各的好處和缺點,但練到高深之處時,三個丹田都是同等重要的。上丹田養神,中丹田納氣、下丹田貯藏,三者缺一不可。

所謂殊途同歸,便是此理。

張三槍自廢了下丹田氣海穴,雖然之後經過柯崇雲救治,但一陽指能夠通脈,卻無法修復破損的竅穴。

張三槍如今雖不至於說完全不能練氣,但丹田無法存氣,便如終日忙碌之人沒有存款,賺多少花多少,等到年老體衰,幹不動了,便只能困苦度日,再不復年輕時候的瀟灑。

張三槍此時不到三十,正是年富力強之時,所以儘管氣海被破,但一身槍術還能夠施展,短時間作戰威力不減,時間一長,便無以為繼了。

但他對此卻毫不在乎,常與人道:“我叫張三槍,比武過招自然是隻出三槍,若是用到第四槍便算我輸!”

他雖然樂觀,但柯崇雲卻於心不忍,替他想了不少辦法,要傳他降龍伏虎拳,改善經脈氣血,練上三五年,中丹田壯大,耐力雖然沒有增加,但爆發之後幾個呼吸便能恢復大半力氣,也算變相提高他的持續作戰能力,但他嫌這拳法慢吞吞,沒什麼意思。

柯崇雲又指點他全真心法,先從泥丸宮修練,神識強大之後一心二用,耐力雖不持久但爆發力卻能翻倍,只是這功夫需要十幾年平心靜氣的修行,見效太慢但他又靜不下心。

柯崇雲又想教他龍象般若功,這功夫不似尋常中原武功修練丹田,而是修練三脈七輪,練成之後肉身強大,速度耐力皆有神廟,只是柯崇雲自己沒有修練這門功夫,前面幾層的修行之法並沒有看過,倒是九層之後鍛鍊神識的法門看過一些。

全金髮倒是練過第一層的功夫,但是他當初近四個月才入門,所以便沒有再練後續,如今十多年過去,他哪裡還記得具體的修行之法。

好在五行旗中也有幾個嘗試過修練龍象般若功的七俠派弟子,雖然層次不高,但柯崇雲倒也勉強湊齊了前三層的修行法門。

只是張三槍又開始嫌棄這武功趴在地上動作太過彆扭,還是不想學,好在這是楊妙真解決了自身隱患,出得關來,以教主和師姑的雙重身份將他揍了一頓,他才答應試試看。

時間匆匆流逝,拜師大典以及光明聖子的繼任儀式並沒有發生什麼波瀾。

柯崇雲原本的功力就凌駕於明教眾人之上,所練的戰鬥功夫又都是上乘,楊妙真再走火入魔之前,還能憑藉乾坤大挪移四兩撥千斤的本事,和臨敵經驗略佔上風,但如今柯崇雲的在這門功夫上的造詣已經遠超於她,就算楊妙真穩定了第四層的境界,功力徹底恢復,也不可能再是他的對手了。

這還是是柯崇雲謹記柯鎮惡的教誨,為避免貪多嚼不爛的窘境,多花了兩天時間徹底練成第五層功法之後便沒有接著再練後續功法。

否則以楊妙真估計,以柯崇雲的造詣,最多三個月,柯崇雲定能練成第六層乾坤大挪移,到那時他便是中土明教第一個練成第六層的人物。

面對這樣的人物,便是腦子再不靈光的人也不敢在大庭廣眾之下去出醜。

柯崇雲順利當上光明聖子之後,楊妙真全金髮又趁此機會,眾高層都齊聚光明頂的時候,宣佈了明教接下來的變革安排。

明教原本在唐朝時候就透過絲綢之路傳到了中國,歷經數百年發展,其教義已經有了長足的發展,更適合在中原底層百姓之中紮根。

相應的,其組織結構和行事作風也比一開始有了很大不同。

比如說波斯明教教主之下、聖女聖子都必須是純潔之人才能擔任,中土明教早就廢了這個規矩,波斯明教各種使者、法王,到了眼下,中土明教只剩下了左右光明使,而護法這個職位還是楊安兒為了方便起義弄出來的職務,每個能夠獨自組織起一萬人部隊的明教弟子,都有擔任護法的資格。

楊安兒還在的時候,明教的護法最多的時候共有十八位護法,總兵力一度超過三十萬。

但這只不過是一群烏合之眾,完全不堪一擊,金國組織起十萬軍隊,便追殺的各部四散奔逃。

這個時候明教高層才意識到精兵的重要性,各個護法才開始注重練兵,而楊妙真在全金髮的幫助下,練出了五行旗這一支精銳。

等她接任弟二十八代教主之後,更是將這支精銳不斷發展狀大起來,如今五行旗每一旗都有一萬正兵,又有鑽研各具特色的研究部隊、後勤輜重部隊等輔助兵種數千人,端得是兵強馬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