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阿生雖然是長輩,但他是個鐵憨憨,根本沒法跟柯蓉兒比心眼。

韓小瑩倒是能管一管她,但是她自己手上也有一大堆事情,還有兩個孩子要照顧。

柯蓉兒就說自己懶的做織機,但是可以幫忙分擔西寧事務。

韓小瑩無奈之下,也只好同意。

於是柯蓉兒便成了西寧城實際上的掌權者。

她之前被西夏軍兵困在西夏國度,後來又被蒙古兵圍在山上差點死掉,所以對這兩國軍兵都沒好感,那些俘虜落到她的手裡,她自然不會手軟。

重活累活都分派出去,一點不留餘地的壓榨他們勞動力。

西夏兵都是先後被擊破了膽氣的,絲毫不敢反抗。

蒙古俘虜倒是有些血性,差點爆發了亂子,好在哲別發覺情況不對,將這差不多兩千蒙古俘虜全都接到了兵營,當作馬前卒,去攻略青海附近的其他遊牧部落。

這些蒙古人脫離了柯蓉兒的殘酷壓迫,對哲別十分感激,對他唯命是從,寒冬臘月,踩著積雪攻打一個個部落。

這本也是他們最擅長做的事情。

所以開春之後,青海大部分的遊牧部落都已經臣服在哲別的麾下。

哲別便在這些部落中抽調青壯,又拉出一萬部隊出來。

不過這一萬部隊雖然都是騎兵,但是裝備、戰鬥意識,都十分低下,加在一起都不是那兩千蒙古俘虜兵的對手。

如今哲別實際掌控的部隊包括三個部分,第一個是這六年下來,柯鎮惡在白駝山組建的一萬輕騎兵,陣容嚴整,紀律嚴明,但是隻經歷過一些小規模的戰鬥,真正的大軍團戰鬥力如何還有待商榷。至少在同等數量裝備下,是不敵那兩千蒙古俘虜軍的。

戰鬥素養最高的當然就是這兩千蒙古俘虜兵,不過因為熟練不足,又沒有英明統帥,所以不是那八千輕騎的對手,綜合戰力排在第二。

最差的就是新編練的高原騎兵。

這些人既沒有戰鬥意識,也沒有好的裝備,順風戰倒是能打一打,其他自然是指望不上的。

不過哲別又必須要使用這些人。

按照計劃,他是要投靠扎木合的。

柯鎮惡編練的那一萬輕騎兵,來歷都是匪盜,雖然經過編練,頗有軍紀,但若是與扎木合的大軍匯合一處,來歷就很容易暴露。

所以馮蘅才會讓他儘快再組建一隻部隊。

哲別從柯鎮惡組建的那八千輕騎中挑選五百多精英,安插到新編的騎兵隊伍中,每日操練,又以那兩千俘虜兵當作陪練。

柯鎮惡一行返回時,他們正完成整編,開始練習軍陣。

馮蘅見狀笑道:“哲別兄弟雖然是相公你從草原拐來的,但是當真是有本事的人,咱們兵書讀的雖然多,但是落到實處就差得遠了。”

柯鎮惡點了點頭,心道,哲別的本事當然不凡,那可是史書和裡都掛了名字的蒙古大將,有帥才。

韓寶駒笑道:“那是自然,我老韓雖然成天與馬匹打交道,但要統帥騎兵,最多千人,再多就指揮不了了,老五更不行,最多五百,還得是步兵,那種全身盔甲,悶著頭往前衝那種。”

當年辛棄疾曾經點評過江南七怪,把他們七個誇得是世間少有的將才,說得天花亂墜,但其實是存了拉攏之心,加上他自己也是任俠的性子,所以才會聊得投機。

實際上辛棄疾戰略眼光是有的,衝鋒陷陣的本事也不缺,但本身經歷戰爭不多,是否有帥才還真說不上來。

張阿生笑了笑,對韓寶駒的話表示贊同,這段時間,他領著柯鎮惡麾下最精銳的重甲兵,全靠郭靖幫襯,才能不出亂子。

郭靖從來不是一個傻子,腦子轉得的確不快,記性似乎也不好,但他足夠努力,凡是記住的,便不會忘,而且他小時候在草原見識過鐵木真與哲別所在部落大戰,對軍陣廝殺天然有一種嚮往。

這幾年跟隨哲別學習領兵,後來獨自帶領數百輕騎護衛商隊,也積攢了不少實戰的經驗,如今至少擁有統帥五千人作戰的能力。

哲別看到柯鎮惡幾人回來,便策馬過來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