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荊州攻下關羽死 魏吳連和劉備怒(第3/3頁)
章節報錯
孫權一瞧又是虞翻,在眾官將面前,這使孫權頗為尷尬,悵然不平。恰側將佐立刻將虞翻拉走,以免再生是非。
酒慶仍舊進行,孫權立呂蒙為首功,陸遜為次,分坐權側。孫權進酒數觥,歡然與語道:“孤自嗣業以來,幸得公瑾、子敬及子明諸人,公瑾破孟德,拓荊州,雄才大略,不幸早亡。子敬初見孤時,大略帝王之業為一長。又謂宜逆擊孟德,駁眾言,勸孤急呼周瑜,後開霸業,此為二長。後雖勸借荊州與玄德,此為一短,二長一短,不能掩彼所長。子明少時,孤即知他具有膽略,可比公瑾,今果能奪還荊州,不負孤言,孤當與子明共保富貴,進爵銘功。”
孫權見呂蒙有些怏怏不樂,就戲笑道:“擒關羽之功,子明(呂蒙字)謀也,今大功已捷,慶賞未行,豈邑邑(不高興)邪?”
呂蒙離席謝獎,拜跪下去。孫權正起座相扶,不意呂蒙陡然倒地,忙令左右,掖起呂蒙身,舁入內室。那知呂蒙已病,不是慶賞不樂。
席終,探視呂蒙病已好,孫權高興,特例增給步騎鼓吹,敇選虎威將軍呂蒙官屬,並南郡、廬江二郡威儀。儀式完後,拜畢還營,兵馬導從,前後鼓吹,光耀於路。那知呂蒙病又發,且益重,竟胡言亂道,不省人事。
孫權亟宣召醫官,多方診治,仍未見效。入夜且叫罵益甚,孫權連夜出令,謂有人能療呂蒙疾,賞賜千金。偏是陰靈纏繞,藥石無靈,好容易過了一宵,才覺蒙有些知覺,呂蒙自知不久。孫權教他靜心保養,幸勿紛心。
孫權常穿牆壁洞察之,見呂蒙稍好能下食,孫權為之喜,顧左右言笑,且赦令天下。如見呂蒙病重,孫權不欣嘆息,夜不能寐。以後呂蒙病又嚴重,孫權再自臨視,被呂蒙厲聲叱出,不得已使巫祝請命,延至夜半,呂蒙竟七竅流血,嗚呼畢命,年止四十有三。
大小將士,統猜呂蒙死是關公索命,連孫權亦將信將疑。因而一面為呂蒙棺殮發喪出埋,一面將關公屍骸,用侯禮安葬。
孫權斬殺關羽,取荊州,為將曹魏拉入,特遣使將關羽頭顱送與曹操。
曹操已督軍出駐摩陂,援應樊城,既聞關羽敗退,乃還屯洛陽。會值吳使至洛陽,獻上關羽首,曹操舉首一瞧,見他英靈未泯,面色如生,只見關公眼睛突然盼開,嚇得曹操一身冷汗,乃令假做木身,葬用侯禮。
曹操經此一嚇,頭風病又復發作,好幾日臥床不起。
尋遍良醫,無一能治此疾,忽有人獻上一神醫,療疾如神,此人即為華佗。急忙派人召至,當即給曹操療病,華佗用針砭治,隨手即瘥,且用湯藥,瘥後又發,待稍稍好轉,曹操與華佗道:“此舊疾少時就有,聞先生神醫,能根治否?”
華佗直言道:“丞相固疾,此療只能治表而不能治根,欲與除根,非需開顱不可。”
曹操憤然道:“頭怎可劈麼?”
華佗申答道:“大王如不願剖洗,針治湯藥只能救一時,不能救數年。”
曹操只令針治,不肯開顱剖洗,華佗知不可愈,詐言家中妻病,須歸視再來,及歸去後,竟不復往。
曹操屢呼不應,飭吏拘華佗下獄,擬成死罪。有人謂華佗善醫人,不宜處死。曹操怒道:“華佗欲斫我頭,怎可再留?並且天下亦可少了如此鼠輩呢。”曹操疑病又犯,遂催吏殺華佗。
華佗臨死時,出書一卷與獄卒道:“感君善事於吾,願將此持贈,可以活人。”
獄卒畏法不敢受,華佗竟索火毀書,服毒自盡。也有人謂獄卒受書回家,被妻取焚,經獄卒上前搶救,已只剩得一兩頁,就是閹雞閹豬等小法,所有解剖諸術,盡成灰燼,不復流傳,這真所謂千古遺恨呢。曹操不但殺華佗,並致良方俱毀,即此已為千古罪人。
華佗既死後,操頭風終不得痊,反且加劇,自思主簿楊修,依附子桓,且為袁氏外甥,將來我死,他必導子桓為非,亂壞我家,記起雞肋之事,因誣楊修洩漏機密,勒令自殺。
吳王孫權既得劉備荊州郡地,又使使者至,呈入孫權書箋,大讚曹操功勳,勸他為帝。
曹操閱書畢,頒示屬僚,且語眾道:“孫權這小子稱孤為天子,欲使孤放居爐火上烤麼?”
當有侍中陳群,尚書桓階,盛稱曹操功德,宜應天順人,速正大位。
曹操笑道:“孔子有言:‘施於有政,是亦為政。’若天命果當屬孤,孤就做周文王罷了。”很明顯是教子篡逆。
這正是:孫權勸操登帝位,曹操只願做文王。
帝位留給子孫做,只是不願爐火烤。
評:關羽心傲,以致敗死,丟失荊州。尚如信曹操、徐晃所言,孫權從後而攻,早作行動,發書至劉備,劉備不可坐視不管,定遣援兵,其後果決非如此,至少關羽不會被擒,以致身亡。孫權盡得劉備之荊地。至於曹操為救曹仁,而使孫權後攻關羽,也是不得已而為之。而孫權恰是不謀而合,一舉奪得荊州,此為天意,也為人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