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平山越使妹嫁備 取巴蜀劉備相阻(第1/3頁)
章節報錯
建安十三年十二月,赤壁之戰剛滿一月,當時孫權率軍正圍攻合肥,聞吳境內的山越見吳軍皆趨至前線,又復起叛亂。最盛者要數為丹楊境內的黟縣、歙縣山越之亂。情況緊迫,孫權便令威武中郎將賀齊,攻擊丹陽郡(宣城)所屬黟縣和歙縣二縣的山越變民。
山越聞官兵將進討,黟縣山越首領陳僕、祖山等領二萬戶部眾,駐屯林歷山(黟縣南)。歙縣山越首領金奇、毛甘各率部族萬戶,分別屯安勒山、烏聊山。他們利用山險,欲與官兵抗爭到底。
賀齊首先率兵來到林歷山,林歷山四周懸崖絕壁,無法進攻,只得在山下紮營。但賀齊屯兵一月有餘,仍沒能攻破。
賀齊苦思冥想,便出一突破計,他暗自招募敏捷之壯士,訓成射手,繞到深山背後,進入人跡罕至之地,從中突破山中敵營。
經一段時日的準備,一切妥當,只待賀齊一聲令下,部眾立即行動。
為了襲攻成功,賀齊選擇了夜間。所募壯士乘著夜黑,用鐵斧砍樹鑿洞,擇其敏捷者,似猿猴樣,悄悄攀爬至山頂。
敏捷者來到山頂,將身帶的布帛繩索裹系樹上,然後投下布帛繩索,將山下百人吊至山頂。
百餘名壯士暗察到山越營沒有動靜,就知他們之行動,並沒被山越發覺,就將兵分散四方,佔好有利地點,似以圍攻。
陳僕、祖山等山越正處酣睡。忽然間,鼓角大起,山越從夢中驚醒,亂成一團。就是山越守衛也誤為山頂已被攻破,皆棄崗哨奔向大營,這就使得關鍵要口沒人守衛。
賀齊聽到鼓角聲,就知偷襲成功,立刻率大軍乘機急行攀登。又因關鍵要口沒人守衛,使得大軍攀登順利進行。
大軍上了山頂,立即向山越營發起攻擊,山越慌忙迎戰,但哪裡是賀齊軍對手,結果被大破,擒獲其首領陳僕、祖山,黟縣山越平。
林歷山被攻破後,威聲大震,躲進安勒山和烏聊山的歙縣山越的金奇、毛甘二人,自知不是賀齊對手,便率眾向賀齊投降。
孫權從合肥退撤回吳,為便於更好治理,分割黟、歙二縣為六個縣,即始新縣、新定縣、休陽縣、黎陽縣、黟縣、歙縣。設立新都郡(郡治所設在始新),任賀齊為郡長,賀齊從中贏得了“鎮越名將”的稱號。
孫權剛平定好山越之亂,聞魯肅從赤壁還歸。孫權做好慶迎接魯肅迴歸之準備,使與諸將出城迎魯肅,及魯肅既相見,向孫權下拜,孫權亦下馬答禮,因與語道:“子敬勞苦,孤今日出城迎卿,卿以為顯揚否?”
魯肅直答道:“尚未!尚未!”
大眾俱為愕然,魯肅舉鞭徐說道:“願將軍威德,旁訖四海,總括九州,得成帝業,再用安車蒲輪,迎肅入輔,肅始覺顯揚了。”
孫權聞後,撫掌大笑,偕魯肅入城,歡宴竟日。
魯肅具言赤壁大捷,也虧劉氏相助,所以成功,此後應當始終併力,方可拒曹,孫權也以為然。
會值劉琦病歿,劉琦的數萬之眾,順利地成為劉備的手下,劉備又有了劉琦江北部分地區。劉備也遂再由眾推,自認為荊州牧。
孫權使周瑜分南郡南岸作為荊州治所,周瑜雖有不願,但鑑於孫權之令,只得將南岸分出,但這並無損於南郡。
劉備得南岸,便移屯油口,改名公安。劉備為回報,特表薦孫權為車騎將軍,領徐州牧。
孫權有妹年已逾笄,尚未字人,聞劉備連喪妻妾,因擬將妹嫁劉備,作為繼室。
劉備亦有意聯吳,樂從婚議,待至兩造說妥,應由劉備至東吳親迎。
諸葛亮語劉備道:“將軍此行,憂喜參半。亮不怕孫權,但怕周瑜,周瑜非真心願和,還是魯肅從中調停,才議和親,將軍如必欲赴吳,往返皆須從速,且宜擇人護衛,方保無虞?”遂將趙雲調回,隨劉備同行。
劉備既至江東,由孫權迎入,兩人初次會面,自有一種特別酬酢,綢繆恩記,無容細敘。但彼此統是漢末英雄,談到投機時候,也覺心心相照,歡洽逾恆,惺惺惜惺惺。
孫權引劉備環遊江東,途經秣陵,同登城之北固山,時值江南草長,群鶯飛躍,山環水抱,別有氣象,劉備看此城可作都邑,但沒道出。
不料孫權竟思與相同,就道:“吾欲治於秣陵,君為如何?”劉備聽後,神色突變,孫權此言一出,就有西進之意,立掩其色道:“京口離徐州近,北攻也便,何為移秣陵?”
孫權道:“秣陵地勢險要,進可出擊,退可藏兵,又可為商賈要衝、糧資貨物集散之地,且中有小江湖百餘里,可安大船,以練水軍。”
劉備見孫權意定,故而順孫權意道:“諸葛亮前出使江東,察秣陵山川形勝,也道‘秣陵鍾阜龍蟠,石頭虎踞’,視為佳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