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羊祜臨終言伐吳 武帝決意出六軍(第1/3頁)
章節報錯
晉徵南將軍羊祜聞陸凱病歿,認為伐吳時機成熟,晉咸寧二年,也是孫吳天璽元年十月羊祜上書武帝伐吳,但遇到大臣賈充等反對。適益州兵變,認為當務之急宜平益州為主,伐吳這事以致遷延。
有詔,羊祜有參軍王浚,被奉調為廣漢太守,發兵討益州亂卒,幸即蕩平。
王浚得任益州刺史,講信立威,綏服蠻夷。
武帝徵又召王浚為大司農,羊祜獨密表留王浚,謂欲滅東吳,必須憑藉上流。王浚才可專閫,不宜內用,武帝乃仍令留任,且加王浚龍驤將軍,監督梁益二州軍事。
時吳中有童謠雲:“阿童復阿童,銜刀浮渡江。不畏岸上獸,但畏水中龍。”
王浚籍隸弘農,小名正叫做阿童,小具大志,丰姿俊逸。
燕人徐邈,有女慧美,及笄未嫁,徐邈甚是鍾愛,令女自擇偶,迄未當意。
會徐邈出守河東,王浚得迭為從事,年少英奇,頗為徐邈所賞識。
徐邈因大會佐吏,使女在幕內潛窺,女指王浚告母,謂此子定非凡器。徐邈聞女言,即將女嫁王浚為妻,琴瑟和諧,不消細說。嗣王浚投羊祜麾下,羊祜亦加優待,每事與商。
羊祜兄子羊暨嘗伺間語羊祜道:“浚好大言,恐滋他患,宜預加裁抑,休使胡行!”
羊祜粲然道:“如汝怎能知人?浚有大才,一得逞志,必建奇功,願勿輕視!”
徐女尚垂青眼,何況羊叔子。及王浚得監督梁益二州,羊祜欲借上流勢力,順道伐吳,並因王浚名與童謠相符,即表聞晉廷,請飭王浚密修舟楫,為東略計。
武帝依言詔王浚,王浚即大作戰艦,長百二十步,可容二千餘人,艦上用木為城,架起樓櫓,四面開門,上可馳馬往來,又在各船頭上,繪畫鷁首怪獸,以懼江神。工作連日不休,免不得有木頭竹屑,被水漂流,隨江東下。
吳建平太守吾彥,留心西顧,瞧見江心竹木,料知上流必造舟楫,當即撈取呈報,謂晉必密謀攻吳,宜亟加戍建平,堵塞要衝。
吳主皓方盛築昭明宮,大開苑囿,侈築樓觀,採取將吏子女,入宮縱樂,還有何心顧及外侮?
得了吾彥的表章,簡直是不遑細覽,便即擱過一邊。
吾彥不得答詔,自命工人冶鐵為鎖,橫斷水路,作為江防。
適吳西陵督軍步闡,懼罪降晉。吳大司馬陸抗,陸凱從弟,自樂鄉督兵討步闡,圍攻西陵。
羊祜奉詔往援,自赴江陵,別遣荊州刺史楊肇攻陸抗。
陸抗分軍抵禦,擊敗楊肇。
羊祜聞楊肇敗還,正擬親往督戰,偏西陵已被陸抗攻入,步闡被誅,屠及三族。
羊祜只好付諸一嘆,率兵還鎮。
武帝罷楊肇官,任羊祜如舊。
羊祜乃斂威用德,專務懷柔,招徠吳人。有時軍行吳境,刈谷為糧,必令給絹償值,或出獵邊境,留止晉地,遇有被傷禽獸,從吳境奔入,亦概令送還。就是吳人入掠,已為晉軍所殺,尚且厚加殯殮,送屍還家。如得活擒回來,願降者聽,願歸者亦聽,不戮一人,吳人翕然悅服。
羊祜又嘗通使陸抗,互有饋遺。陸抗送祜酒,羊祜對使取飲,毫不動疑。及陸抗有小疾,羊祜合藥饋抗,陸抗亦即取服。
部下或從旁諫阻,陸抗搖首道:“羊叔子豈肯鴆人?”叔子即祜表字。
陸抗又遍戒邊吏道:“彼專行德,我專行暴,是明明為叢敺雀了。今但宜各保分界,毋求細利。”
羊祜對吳,無非籠絡計策,即陸抗亦為所愚。吳主孫皓反以為疑,責陸抗私交羊祜。陸抗上疏辯駁,並陳守國時宜十二條,均不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