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曹操平北方南下 劉備至新野訪賢(第1/3頁)
章節報錯
曹操既得冀州,且被封為冀州牧,自此曹操治所從許昌移至鄴城,鄴城就此實為漢朝廷,許都便成擺設,其政實出於此。
曹操復想併吞幽、並諸州。幽州刺史高幹,聞風納款,自請歸降,曹操仍令高幹守原職。
會聞袁尚竄入中山,為袁譚所攻,復走幽州,袁譚收得袁尚眾,還屯龍湊,勢力增大,有自主意,竟不聽曹操命。
曹操乃遣使貽書責袁譚背約,與他絕婚,當即出兵進擊。
袁譚不能敵曹操,退保南皮。
曹操追至城下,圍攻了一兩月,尚未能拔。
時已為建安十年正月,臘盡春來,殘雪初霽,曹操為議郎曹純所激,親執桴鼓,促兵登城,兵士併力直上,搴旗斬將,齊集城樓。
袁譚下城出走,甫離北門,突被曹洪截住,心慌力怯,由曹洪大喝一聲,劈落馬下。
郭圖、辛評尚在城內,俱為曹操軍所擒。曹操命把郭圖斬首,但將辛評貸死。
青州別駕王修,正從樂安運糧回來,得知袁譚已被殺,便下馬號哭道:“無主何歸?”乃徑詣曹操營,乞收葬袁譚屍。
曹操嘉修忠義,準如所請,仍使王修至樂安運糧。
樂安太守管統,不肯降曹操,曹操囑王修取管統首級,王修不忍殺管統,執管統詣曹操,代請赦罪,曹操也即依從,且留王修為司空掾。
郭嘉勸曹操延攬名士,借孚眾望。曹操因隨處招致,但有才藝可稱,即闢為掾屬,獨不赦袁紹記室陳琳,懸賞購緝,竟得擒來。
陳琳被曹操軍擒住,解至曹操前,曹操盛怒相待。
曹操及見陳琳溫文爾雅,不禁起了憐才的念頭,即霽顏問陳琳道:“卿前為本初作檄,但可罪狀孤身,奈何上及祖父呢?”
陳琳答說道:“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公今罪琳,琳亦知罪了。活琳惟公,殺琳亦惟公。”
曹操聽了陳琳言,怒意益平,遂赦免陳琳罪,使與陳留人阮瑀,同為記室。
袁氏舊臣崔琰,曾勸袁紹守境述職,不宜用兵,袁紹不肯聽,終敗官渡。
後來袁譚、袁尚交爭,各欲用崔琰,崔琰託疾並辭,為袁尚所囚,虧得陳琳營救,才釋歸河東。
至是陳琳與曹操說及,曹操遂召崔琰為別駕從事。
崔琰應召到來,曹操與語道:“孤查本州戶籍,可得三十萬甲兵,故向稱大州。”
崔琰從容道:“今天下分崩,九州幅裂,二袁兄弟,日尋干戈,冀民暴骨原野,未聞王師佈德,存問風俗,救民塗炭,乃先估計甲兵,似非敝州士女想望明公的本意,望明公見察!”
曹操乃改容稱謝,視若上賓,使為世子曹丕師傅,留居鄴城。
曹操部署人馬,欲往攻幽州。忽由袁熙部將焦觸、張南,使人投遞降書,內稱慕風歸義,已將袁尚、袁熙,逐奔烏桓,特此報聞。
曹操當然大喜,特派吏宣慰,表封焦觸、張南為列侯。已而幷州刺史高幹,舉兵守壺口關,復與曹操絕。
曹操遣部將樂進、李典,率兵往攻,多日不下。河內人張晟,河東掾衛固、範先等,又糾眾應幹,轉寇澠崤間。
曹操用荀彧計,議調西平太守杜畿,為河東太守。杜畿抵任後,陽與衛固、範先聯絡,暗中卻解散叛眾,使不相連。
再由曹操遙結馬騰,使擊衛固、範先,裡應外合,便將衛固、範先擒斬,再移兵討滅張晟,河東復安。獨高幹據住幷州,負奭如故。
建安十一年正月,曹操親率大軍,出擊壺口關,圍攻至兩月有餘,關上守兵,不堪疲敝,因開關納入曹操軍。
高幹聞壺口失守,無險可恃,不得已留吏守城,自詣匈奴求救。匈奴久已服漢,不願與曹操構釁,當即拒絕高幹。
高幹率數騎馳回,途次聞知幷州降操,害得無家可歸,乃南奔荊州。道過上洛,被都尉王琰截住,斬首獻曹操,幷州又為曹操有了。袁紹屬地,至此悉歸曹操。
曹操復順道東略邊疆,黑山豪帥張燕,率眾十萬人來降,受封列侯。
獨海賊管承,不肯歸附。曹操使李典、樂進為先鋒,擊走管承眾,管承竄入海島,曹操乃還師,至鄴城度過殘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