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數日,又接得董承來書,邀令速詣洛陽。

曹操即日引兵起程,與曹洪中途會合,直抵東都洛陽。

董承本欲拒曹操,阻曹洪西進,此次為了韓暹專恣,遇事牽掣,所以變易初心,召曹操入衛。

曹操既至洛陽,先將大隊人馬,駐紮都城內外,然後登殿朝謁,三呼如儀,獻帝賜曹操平身,宣諭慰勞,曹操拜謝而退。出見董承,董承與語韓暹罪狀,曹操並忌張楊,連章劾奏。

韓暹懼誅即走,奔往大梁。

張楊無罪可言,曹操之劾張楊。

獨假曹操節鉞,領司隸校尉,錄尚書事。曹操得攬政權,嚴核功罪,有罪請誅,有功請賞。於是殺三人,封十三人,追贈一人:尚書馮碩、侍中壺崇、儀郎侯祈並處死刑;衛將軍董承、輔國將軍伏完、侍中丁衝、種輯、尚書僕射鍾繇、尚書郭溥、御史中丞董芬、彭城相劉艾、左馮翊、韓斌、東郡太守楊眾、議郎羅邵伏德、趙蕤並封列侯;故射聲校尉沮俊追贈為弘農太守。

曹操從董昭之計,曹操入朝面奏,請獻帝東幸許城,免致乏糧。

獻帝不得不從,群臣皆畏曹操兵威,莫敢異議。

當即指日登程,道出轘轅,東向進行。且使曹洪等分領銳卒,往伏陽城山谷中,專防楊奉前來。

楊奉得曹操饋贈,倒也無心劫駕。惟韓暹奔梁依楊奉,從旁慫恿,乃出兵邀擊。才抵陽城,被曹洪等發伏並起,左右夾攻,殺得大敗而回。

曹操得安然抵許,築宮殿,立宗廟社稷,奉帝居住。進曹操為大將軍,封武平侯,曹操大權獨攬。

曹操請獻帝下詔,嚴責袁紹,說他地廣兵多,不務勤王,專自樹黨,擅相攻伐。

袁紹乃上書申辯,且請獻帝轉幸鄄城。獻帝出書示曹操,曹操當然批駁,但請授袁紹為太尉。

詔使到了冀州,袁紹怒說道:“曹操已瀕死數次,賴我救活,今反挾持天子,敢來令我麼?”遂拒詔不受。

曹操得使人歸報,恐袁紹興兵來爭,乃請將大將軍一職,暫讓與袁紹,並封袁紹為鄴侯,袁紹仍辭還侯封,惟與曹操不復爭論。

曹操自為司空,行車騎將軍事,當即聲討楊奉,責他出兵陽城,敢圖犯駕,罪同大逆,應坐誅夷等語。詔檄先傳,兵馬繼發,張旗鳴鼓,直搗大梁。

楊奉、韓暹開營逆戰,俱被曹軍殺敗。惟楊奉有部將徐晃,驍勇過人,馳突無前,操誘令歸降。

楊奉既失良將,復喪士卒,弄得勢孤力竭,只好棄營東走。韓暹恃楊奉為生,當然與楊奉同行,奔往揚州,投歸袁術去了。

曹操表荀彧為侍中尚書令,荀彧子荀修為軍師,郭嘉為司空祭酒。兩荀皆潁川名士,智略俱優,郭嘉字奉孝,也是潁川人氏。又徵前北海相孔融,為將作大匠。任峻為河南中牟人,曹操起兵時,任峻為縣中主簿,勸中牟令楊原舉城應曹操,得曹操歡心,曹操將從妹許與為妻,引為戚侶。

且說劉備管領徐州已閱年餘,仍用糜竺、陳登為輔,並引北海人孫乾為從事,韜甲斂兵,與民休息。

不意袁術自揚州起兵,來與劉備爭奪徐州。袁術自得揚州後,號稱徐州伯,專務張皇。

時當李傕等挾權秉政,欲結袁術為外援,特請旨授袁術為左將軍,封陽翟侯。

劉備聞袁術兵犯境,不得不親出抵禦,乃令張飛留守下邳,即徐州治所,自與關羽等往屯盱眙,交戰數次,未分勝負。

不料袁術致書呂布,令他襲取下邳,許助軍糧。

呂布素好反覆,竟不顧地主情誼,反顏從袁術,悄悄的引兵東下,由小沛進襲徐州。

守將張飛,性喜嗜酒,醉後又不免使性,怒責徐州舊將曹豹,鞭笞數十。

曹豹為此挾嫌,開城迎呂布,張飛倉猝迎敵,已是不及,只好殺出東門,奔往盱眙,連劉備的家眷,都失陷城中。

劉備正與袁術軍相持,突見張飛狼狽奔來,問明情由,才知下邳被呂布奪去。

那時顧家情急,只好引兵退回,與呂布爭論。

偏偏距城數里,全軍皆潰,不得已轉走廣陵,收集散卒,再作後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