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孫策連略江東城 劉繇敗走王郎逃(第3/3頁)
章節報錯
箭書恰為本地曲阿守兵得到,他們展開箭書一瞧,見書為前太守吳景所寫,信上大略內容為,汝等成兵守城,是為迫不得已,曲阿被圍,城即將破,如能配合攻城,不但不究,而且將會立功,得到重賞。有意者可在今日三更時節,以舉火炬為號,我軍即上城牆,收復曲阿。
降書閱後,有幾個是吳景舊識道:“吳太守曾為丹陽太守,說一不二,曲阿遲早要破,不如降了吳太守。”
又有幾個人道:“想當初,太史慈英勇無比,與孫策大斗一場,不但沒受到劉剌史的獎賞,反而受到重斥,不如就此降了,也能到重賞。”
兵吏聽後,一致同意,暗暗地按勸降書約定,三更之時,舉火炬為號,投降孫策。
時至三更,果見城牆上出現火炬,孫策悄悄發起攻城,先驅小兵試之,以防有詐,只見兵士輕易從雲梯上攻上城牆,並沒見到箭射投石。不一會又見城門被開啟,孫策揮手領兵大進,守軍見孫策軍湧進,終不能抵禦,城池很快被破。
由於劉繇終不會用人激勵將士,使守城將士不能同心同德,以致曲阿失守。劉繇夜間聞到孫策兵殺進,就知曲阿城已破,只得領少數兵馬奔走丹徒。太史慈沒有跟隨,只是西走涇縣。
當然,投向孫策軍的兵士,孫策兌現承諾,得到了孫策的重賞。這為吳景後來重新執掌丹陽,更好地贏得民心打下了基礎。
劉繇來到丹徒,遂溯江南,想保住豫章,便駐守在彭澤。但先前的笮融被孫策驅逐,在秣陵縣南不能立足,早先也帶著殘餘逃到那裡。笮融一到那裡,就殺了當地太守朱皓,入居郡中。
劉繇聞知後,引起了極大的不滿。認為太守朱皓無罪,笮融不應無故將他殺死,便率兵聲討笮融,但笮融已經立足,且有相當的實力,結果劉繇被笮融擊敗。
劉繇不甘失敗,集合所屬縣兵,再攻笮融,笮融迎戰,這次笮融兵敗,遁入山中,後為山民所殺。
孫策佔據曲阿,入城安民,秋毫無犯。又發檄文告諸縣,凡劉繇、笮融等部曲來降者,一無所問,不究既往,如樂從軍者,一人行,一門得免徭役。不樂從軍者,決不強求,聽任自便。
告令一出,旬日之間,四面雲集,趨附甚眾,約得現兵二萬餘人,馬千餘匹,威震江東。孫策在江東形勢急速轉盛,軍力大大加強。
孫策認為此地已平,便遣部將陳寶到阜陵迎回吳夫人和孫權等弟妹,仍還居曲阿,自引兵欲出徇會稽。
此時,正會吳中群盜昌絕,舅吳景道:“不如順勢先平吳中山越,然後南下。”
孫策聽後搖了搖頭,慨然道:“吳中山越盜賊,只有嚴白虎最強,但他素無大志,容易成擒。一旦會稽平定,再還掃嚴白虎等鼠輩,好似拉朽摧枯,值得這麼費力麼?”
吳景道:“山越是古代越國的遺民,他們依山地而居,刀耕火種,身形彪悍,驍勇善戰,聚在山野,常盜寇亂世,使地不治,奈何?”
孫策道:“山越雖為彪悍,但歷來各自為政,不能聯合,不難殲滅。”
吳景這才覺得孫策所言不無道理,這才點了點頭。於是孫策遂引眾渡浙江,進軍會稽。
會稽太守王朗聽聞孫策率兵攻來,意欲出拒。功曹虞翻,謂孫策起兵東來,銳不可當,不如暫避其鋒。王朗未肯聽從,發兵拒敵,屯兵於固陵,孫策數次渡水攻戰,但終不能克。
孫策叔父孫靜見此,獻計道:“王郎負阻城守,難可卒拔。查瀆南去此數十里,而道徑至其後也,宜從彼據其內,所謂攻其無備,出其不意也。吾當自率眾為軍前隊,破之必矣,”
孫策從之,為使讓王郎軍放棄警惕,故意放風出去,即士兵喝了不潔之雨水,肚子疼痛,大生疾病,要用幾百瓦缸盛水,且孫策令在夜間燃火,用以疑惑王郎軍。自率分軍與孫靜夜投查瀆道,此仍是王朗的後方。
孫策率兵襲高遷屯(浙江諸暨),王郎聞之大驚,立即遣故丹陽太守周昕等帥兵前戰,孫策攻破周昕,並斬周昕,遂定會稽。
王郎敗後,索性棄城夜遁,在虞翻的掩護下,朝大海奔去。他從海上坐船逃至東冶。孫策率軍緊追不捨,越海討伐,到達閩地,王朗一再敗衄,還想泛船浮海到交州,而孫策一再緊追逼,王郎這才只得請降。
孫策甚知王郎有治政之能,不忍加害,而是大大責備。王郎則色厲內茬,毫無氣節,他為保性命,自稱禽虜,聲聲自悔,為此孫策就將他留居幕下。
孫策回到會稽,自領會稽太守,聽聞功曹虞翻回老家照看老母,孫策親自去請,仍用虞翻為會稽功曹,待以客禮。
會稽平定,孫策再引兵還討山越嚴白虎。嚴白虎料不能敵孫策,故高壘堅守,決不出戰。
相持時日,嚴白虎使弟嚴輿至孫策營請和,要求與孫策單獨會談。
孫策應允,他聞嚴輿有勇名,且此人武功高,身懷絕技。孫策意欲面試短長,乃延輿入帳,與談和約,且待以酒餚。
酒至半酣,孫策故作醉狀,拔劍砍席,嚴輿嚇得一跳,聳身欲走,孫策笑語道:“聞君矯健異常,聊以戲君,非有他意!”
嚴輿答道:“白刃當前,不得不爾。”
孫策不待說畢,便取過手戟,向嚴輿擲去,應手刺倒,當即死亡,於是,孫策鳴鼓進兵。
嚴白虎所恃惟弟,聞弟嚴輿一死,如失左右臂,勉強開營搦戰,哪裡敵得過孫策軍,遂北走餘杭,終至竄死。
正所謂:孫郎橫掃江東城,劉繇王朗自遁逃。
獨戰子義顯好漢,破得山越嚴白虎。
評:劉繇過於迂腐,不用太史慈,並使得將士失望,不能盡心守城,終使曲阿被孫策所破。太史慈實為猛將,在解孔融之圍時,已是顯現。孫策不聽舅吳景先破吳中山越,而渡浙江攻會稽,平定吳中,實為上策。正如孫策所言,吳中平,山越自然平,其果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