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宮廷鉅變禍事連 董卓入都內外惶(第1/3頁)
章節報錯
中平六年四月,靈帝有疾,臥床數日,不能視朝,自知不能久遠,欲冊立太子,但覺得何皇后所生皇子劉辯輕佻無威儀,不可為人主,帝寵幸王美人,欲冊立王貴人所生皇子劉協。
何皇后嫉妒,鴆殺王美人。皇子劉協養於董太后宮中,董太后乃靈帝之母,解瀆亭侯劉萇之妻也。初因桓帝無子,迎立解瀆亭侯之子,是為靈帝。靈帝入繼大統,遂迎養母氏於宮中,尊為太后。
宦官上軍校尉蹇碩正想依旨宣佈劉協為太子,不料靈帝病變,倉猝駕崩。蹇碩秘不發喪,矯詔召大將軍何進,何進為何皇后之弟,乘機殺之,擁立劉協。偏這一計謀,又為潘隱所知,潘隱與何本系故交,將其訊息告知,何進大驚,末入。亟引兵往屯百郡邸,靜聽後命。
蹇碩召何進不入,方知計謀為潘隱敗露,不能逞謀,乃只好聽命於何皇后,立皇長子辯為嗣主。
俄而何皇后又派人召何進,何進詳細問明原委,方敢放膽入宮。何進入宮後,就奉皇子劉辯即位,尊何后皇為皇太后。劉辯年才十四,未能親政,當由何太后臨朝,大赦天下,改元光熹,封皇弟劉協為渤海王,命後將軍袁隗為太傅,與何進同錄尚書事。
何進既秉朝政,鴆殺董太后,威逼其弟驃騎將軍董重自殺,以決後患。且遂思除去蹇碩,為報怨計,可巧袁紹還京,為何進參謀,他卻道,不但欲將蹇碩加誅,且擬盡誅宦官,掃清宮禁。袁紹字本初,汝南汝陽人,原司空袁逢之子。因袁氏累世貴寵,何進引袁紹為助。
蹇碩亦暗地加防,因致中常侍趙忠、宋典等密書,使同黨郭勝投遞;郭勝與何進同籍南陽,素相關照,竟趨至大將軍府,出書示何進。何進展書一閱,不由的吃了一驚。略雲:大將軍兄弟秉國專朝,今與天下黨人,謀誅先帝左右,掃滅我曹,但知蹇碩、宋典禁兵,故且沈吟。今宜共閉上閤,急捕誅之!
何進問郭勝道:“趙常侍等已知悉否?”
郭勝答道:“彼雖知悉,亦未肯與蹇碩同謀。大將軍但囑黃門令,收誅蹇碩,片語便可成功了。”
何進依了郭勝言,即使郭勝轉告黃門令,誘蹇碩入宮,當即捕戮,宣示蹇碩罪。所有蹇碩部下屯兵,概不幹連,移歸大將軍何進節制,屯兵得免牽累,自然願聽約束,各無異言。此後,何太后為靈帝發喪,出葬文陵。渤海王劉協,卻被徙為陳留王。
校尉袁紹,復向何進獻議道:“昔竇武欲誅內豎,機謀不密,反受其殃。今公兄弟部曲將吏,皆英俊之士,又樂為效命,若使盡力,事在掌握。這真是天贊機緣,不可失也。”
何進也以為然,遂入白太后,請盡黜宦官,改用士人。何太后沈吟半晌,方答說道:“我與汝出身寒微,非張讓等,焉能享此富貴?今蹇碩不仁,既已伏誅,汝何必聽信他言,盡誅宦官耶?中官統領禁省,漢家故事。先帝新棄天下,爾欲誅殺舊臣,非重宗廟也。且吾亦未便與士人共事,得過且過,容作緩圖。”
何進不敢再爭,唯唯而出。
袁紹迎問道:“大事若何?”
何進皺眉道:“太后不允,如之奈何?”
袁紹急道,“騎虎難下,一或失機,恐將遭反噬了!”
袁紹又為何進劃策,請召四方猛將,及各處豪傑,引兵入都,迫令何太后除去閹人。
何進依了袁紹計,即欲檄召外兵。主簿陳琳激烈諫阻,何進不從,即令左右繕好文書,遣使四出。
此時的濟南相曹操已遷典軍校尉,聞信竊笑道:“宦官之禍,古今皆有。但世主不當假之權寵,釀成禍亂。若欲治罪,當除元惡,一獄吏便足了事,何必紛紛召外兵乎?欲盡誅之,吾恐事一宣露,必致失敗呢!”
前將軍董卓,自河東得檄,即囑來使返報,指日入京。
何進聞報大喜,御史鄭泰入諫阻董卓,何進不從,鄭泰棄官而去。
時北中郎將盧植已遷為尚書也勸何進止董卓入都,何進也固執不從,且遣府掾王匡、騎都尉鮑信,還鄉募兵。並召東都太守喬瑁,屯兵成皋,武猛都尉丁原,率數千人至河內,縱火孟津,光徹城中。
董卓也引兵就道,從途中遣使上書,請誅宦官。
何太后得了此書,還是遊移觀望,不肯誅戮宦官。
何進弟何苗亦為諸宦官袒護,慌忙見何進道:“前與兄從南陽入都,何等困苦?虧得內官幫助,得邀富貴。國家政治,談何容易?一或失手,覆水難收,還望兄長三思!現不若與內侍和協,毋輕舉事!”
何進聽了弟言,又累得滿腹狐疑,忐忑不定。乃使諫議大夫種邵,齎詔止董卓。
董卓已至澠池,抗詔不受,竟向河南進兵。種邵曉諭百端,勸他回馬,董卓疑有他變,令部兵持刃向前,竟欲害種邵,種邵也無懼色,瞋目四叱,且責董卓不宜違詔;董卓亦覺理屈,才還駐夕陽亭,遣種邵覆命。
袁紹聞知,懼何進變計,因向何進脅迫道:“交惡已成,形勢已露,將軍還有何疑,不早決計?倘事久變生,恐不免為竇氏了!”
何進乃令從事中郎王允為河南尹,袁紹為司隸校尉,專命擊斷。
袁紹使洛陽武吏,司察宦官,且促董卓等馳驛上書,謂將進兵平樂觀中。
何太后這才恐慌起來,悉罷中常侍小黃門,使還里舍。惟留何進日常私人,居守省中,諸常侍小黃門等,皆詣何進謝罪,任憑處置。
何進與語道:“天下洶洶,正為諸君貽憂。今董卓將至,諸君何不早去?”
眾聞言,默然趨退。
袁紹復勸何進從速決議,何進又不肯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