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最重要的是,縫紉機樂隊整體構架還可以,沒有天馬行空到讓人無法忍受。

這就是說,邏輯沒問題。

有些人就喜歡死摳細節,把影片的每一個邏輯都放大到顯微鏡下百般炙烤。

現實與電影之間永遠有個創作距離,藝術加工和真實性之間也一定是有個平衡。怎麼把握這個度?怎麼保證現實的平庸、藝術創作、邏輯縝密性三者之間的平衡?

這是每部影片都很糾結的地方。只要故事不是講的天花亂墜,古怪離奇,得允許它有想象的空間。過於強調現實的平庸和邏輯縝密性,創作的靈感和天才爆發的空間就太過狹小,電影或許就不那麼好看。

與其恨不能部部影片都名垂青史,口碑傳承,不如多幾個寫劇本的,最好是經得起歲月沉澱和萬千口水的那種,也算身體力行的為國產電影添磚加瓦。

大鵬飾演的失意經紀人非常寫實,最初的尖酸刻薄,對金錢的斤斤計較,才和娜扎有一個淺吻的親密,在初心和銀行卡之間,依然敵不過內心的魔障和現實的摧殘,他選擇了銀行卡。

影片到這個地方,大鵬幾乎是渣男的代言人。

如果不是看到喬杉夜夜打工也要湊足自己的酬勞,如果不是在暴雨中發現自己什麼時候已經淪陷成這副模樣,如果不是在喧囂躁動的大橋上聽到自己寫過的烙印在靈魂深處的歌曲,大鵬可能還找不回他夢想的初心。

在都市叢林中,在鋼筋水泥下,每個人都想成功,都很掙扎。當夢想太多的遙不可及,日益遠走,初心早已在風中凌亂。

如果豎三觀,高大上,一定不會選擇銀行卡。

現實中怕是大多數人可能都敵不過歲月崢嶸的銀行卡,這個選擇很現實。三觀都正或許只能留在影片裡,在現實的慘淡中,一定是有太多掙扎。尤其是小眾如我們,都在為柴米油鹽櫛風沐雨,都在為成功不斷買單。

電影最後並沒有夢想壓倒一切,回到現實,大鵬依然為麵包奔忙,只是帶上了塵封已久的夢想初心。

這是非常棒的一件事兒。

而且用歌曲配合情景的影片太多了,運用的也過於濫情,很少有電影全片歌曲都能恰如其分的表達。歌聲響起最尷尬莫過於慢閃的畫面跟不上劇情,或是無聊透頂,一遍又一遍的回憶殺,讓你覺得這幾分鐘的票錢又被導演稀釋掉了。

那麼多音樂為主的電影,那麼大的投資好歹有一首歌曲能夠讓人哼上幾句吧?

很遺憾,影片天天有,神曲卻難求,絕大多數的電影都有類似的缺憾。

而縫紉機樂隊中的歌曲確實太屌了,大鵬很會挑選歌曲啊。

尤其是趙英俊詞曲的“都是c”,更是旋律優美,朗朗上口。全片沒有讓你尷尬的歌曲,或是看春晚有些歌曲只想快進的衝動,很多歌曲相當悅耳,應景應情也恰到好處。

“都是c”又是趙英俊的傑作。

不得不說這個人是真有才華

那特麼國產小眾電影的魚塘最是被趙英俊承包了麼?

他不但詞曲,經常也客串演出,打打醬油,效果還都不錯,特別是他的音樂才華,非常不俗。“都是c”晚上回到家就反覆聽,來回幾十遍,確實好聽。

不過也是真的可惜。天妒英才啊!

而且就是這部電影的彩蛋,影片結束時你才發現幾乎大半個國內的搖滾樂隊都在片中客串過,絕大多數都不認識,不追搖滾。

一部講述搖滾夢想的音樂片能夠把這些資源都調動,而且飾演的都是路人甲乙丙丁,也是對情懷的高階致敬了。路人甲乙丙丁很容易找,大半個搖滾樂團來客串,那就且得需要時間和精力,難得大鵬做到了這點,良苦用心啊!

說回娜扎,也許對美人天生就有更多包容心,古力娜扎的盛世美顏在大鵬的鏡頭下簡直了,從未看到任何一部影片或電視劇把古力娜扎的美豔炫耀的如此晃眼。

精緻,一點點不屑,骨子裡的傲骨冰霜,美哉,我的娜扎。

尤其是大美腿,大鵬是故意下個套,讓娜扎100%的沒有理由,從頭到尾非得顯擺這條美腿麼?

不過大鵬贏了,確實灼灼閃耀,亮瞎雙眼。

老實說,當時驅動張九德自己去看影片30%的理由,也是因為娜扎,不在大螢幕看看美人終究是可惜了。後來擇天記幾乎也是跳躍著看,就追著娜扎的片段。

這種角色娜扎演繹起來並不費勁,也沒有什麼違和感。美人不就應當是這樣嗎?

當然像所有yy的影片一樣,再高傲的絕世美人依然逃不過小人物的逆襲上位,一首神曲,大鵬直接把女神拿下。好在影片在愛情的橋段上並沒有花太多篇幅,淺嘗輒止,娜扎若非這麼早獻吻,後面的劇情也沒那麼大的張力。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