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最後,董昭直接就懵了!

對,沮授專門來找的人就是董昭!

對於董昭,沮授還是非常欣賞的。

初平三年(192年),界橋之戰激戰正酣的時候,袁紹後方的鉅鹿、魏郡不穩,人心動盪,甚至時任鉅鹿太守李邵甚至想要直接投降公孫瓚。

董昭臨危受命,巧設陷阱,殺伐果決,在短時間內所有危險剪除,為穩定了袁紹的大後方居功至偉,一時間袁紹對其信賴有加。

然而勝地不常,盛筵難再,在袁紹手下董昭的高光時刻也就到此為止了。

有一種情況叫人在屋中坐,鍋從天上來!董昭就屬於這種情況。

一度投奔袁紹的呂布,在感覺袁紹要對他不利之後,準備再次投奔張楊,但是不知道呂布怎麼想的,在逃亡的路上專門去拜會了替曹操鎮守後方的張邈。

結果張邈對呂布待若上賓,然後兩個人相談甚歡,最後把手共誓!

至於兩人誓言的內容,至少在當時是沒有人知道的,至於後果嘛……

事實上,呂布對張邈的拜訪以及商談,這一本來應當十分隱秘的行為,卻不知道怎麼的竟然被袁紹知道的了,然後袁紹勃然大怒,如果不是顧忌曹操,恐怕就要直接出兵把張邈幹掉了。

可是袁紹雖然暴怒,但卻沒有將這個情況告訴曹操,至於是故意的還是無意的,那就不得而知了,反正這一波操作的最後結果,卻險些讓曹老闆直接領了盒飯。

其實一直到這裡,整件事跟之前為袁紹立下大功的董昭沒什麼關係。

可是董昭倒黴就倒黴在,董昭的弟弟董訪在張邈軍中效力的!

這一下可算是被袁紹身邊那幾個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傢伙抓到了機會,流言不絕,蜚語不斷,小道訊息更是四處傳播。

結果怒火中燒袁紹真的就聽信了讒言,準備以此治董昭的罪,順便還可以親自發洩一些無處發洩的怒火!

結果,袁紹準備收拾董昭的想法被派系不同的袁紹謀士,提前透給了董昭。

董昭在得知因為這細枝末節的事情,袁紹不僅要治罪於自己,同時還要親自行刑之後,果斷跑路了!

北邊是殘暴的公孫瓚,南邊是袁紹的小弟曹操,東邊是公孫瓚的戰場,於是從冀州出逃的董昭,和呂布做出了同樣的選擇,出逃河內,投奔了佔據河內的張楊,並稱為了張楊的謀主。

對於董昭這幾年的經歷,沮授調查的非常清楚,呂布沒有承認,但是沮授感覺呂布會和張邈、陳宮湊到一起去抄曹操老巢,絕對和董昭有脫不開的關係。

對於董昭,智謀絕對不差,能力也絕對不俗,唯一一點就是立場不太明確,但順水推舟,見風使舵,這些東西輕車熟路,如果是識時務者為俊傑,那董昭在這方面肯定是俊傑無疑。

如今天下的大勢,經過這一年的變化,局面已經漸趨明朗。

獨佔幽州、冀州的劉平,

佔據兗州,地跨青、兗、豫、徐四州的曹操,

佔據淮南,勢力遍及豫州、徐州、荊州、揚州的袁術。

這三方,無論從人口,地盤,還是手下文武都冠絕天下,儼然已經成為了各方勢力角逐之下的佼佼者。

在沮授看來,在天下大亂諸侯並起的今天,其他各路的諸侯不過是陪跑而已。

就現在的局面來說,劉平、曹操、袁術三人各有優勢,又各有不足,總體來說實力不分伯仲的。

袁紹死後,袁氏一族的整體實力確實受到了影響的,但是,也使得袁術成為了袁氏的唯一希望,這使得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得以乾脆將全部的資源都集中到了袁術的身上,雖然處處碰壁,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汝南袁氏的根基實在是太雄厚了。以至於死了一個袁紹,袁術自然是天下第一流的諸侯!

曹操手下文臣武將眾多,佔據了肥沃的中原腹地,手下的青州兵悍不畏死,單獨一對一,絕對是可以吊打其他任何諸侯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