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張郃的可以放縱之下,圍觀了幽州軍列陣迎敵全過程的李典,在看到雙方碰撞的過程之後,整個人已經徹底處於呆滯的狀態,荀彧和夏侯惇沒有看到的過程全部呈現在了李典的眼中。

幽州軍那速度並不是特別快,但是陣型極為緊密,雖然不是真正的身著全身鐵甲或者裝具的真正的重騎兵,但是這種以重騎兵突進模式進行的前進依然具備了足夠的壓迫力。

在李典睜大的如同牛眼虎目一般的目光中,隊形散亂無章,毫無層次,沒有任何箭頭的兗州軍,還沒有接觸到幽州軍就已經處於崩潰的邊緣。

面對危險,不少戰馬本能的後蹄著地,抬起前蹄,自己來了一個急剎,然而不少本來騎術就是不是特別優秀的兗州軍騎兵,徑直被戰馬甩到了馬下!

而某些,躲過了剛開始的箭雨,又沒有被戰馬甩下的幸運兒的幸運也就到此為止了,面對陣型緊密的幽州軍,面對整整一排長達一丈五的長矛,深深的無力感充滿了每一個兗州就騎兵的內心,那是一種極度的絕望!

丈八長矛,刺入了一個又一個兗州軍士卒的身體!

不過第一波殺戮之後,以沒有重騎兵裝備的輕騎兵,臨時客串重騎兵,履行重騎兵作戰任務的弊端也在這時候顯露無遺!

輕騎兵終究是輕騎兵,衝鋒之時的衝擊力雖然相差不大,但是其他方面有著無可逾越的鴻溝!

一丈五(五米)的長矛,在遊走突襲的時候靈活便利,但是在正面對撞的時候,比起幽州軍重騎兵加長加粗之後,長達一丈八(六米)的長矛相比,其堅硬程度,與戰鬥力就大打折扣。

與遊走和混戰的時候不同,此時此刻結陣進攻的幽州軍是無法將前刺的長矛收回的,於是當丈五長矛刺入敵軍身體之後,有些長矛直接穿透敵軍身體,有些在衝擊的過程中直接折斷,在第一輪直接交鋒之後。

雖然前排的兗州軍幾乎全部戰死,但是他們也使得前排的千名幽州軍騎士們失去了主武器,這使得前排充當重騎兵的千餘名騎軍不得不抽出自己的副武器,腰間的環首刀或者馬背上掛著的短矛繼續作戰。

雙方的繼續跟進,導致短兵相接不可避免的出現,缺乏全身重甲保護的輕騎兵在陷入面對面的肉搏戰之後,比起兗州軍並沒有太直接的優勢。

於是在兗州軍付出了接近一千五百騎的代價之後,隨著後續兵馬源源不斷的跟進,兗州軍終於將雙方的傷亡率拉平,幽州軍的傷亡人數開始大幅度攀升。

戰局的變化自然逃不過張郃的眼睛,雙方的直接交鋒之後,如果張郃再不知道對手是兗州軍那就是傻子了!

不過對於張郃來說對手是誰重要麼?

雖然不知道曹操的人,為什麼沒有按照荀彧說明的進行接應,而是一個照面就開始猛攻,但是既然戰鬥已經開始,那就由不得什麼猶豫和疑惑了,刀已經被架到脖子上了,難道還要引頸就戮不成?

不過就如同張郃曾經聽到的劉平說過的一句話,何時開戰可以由你來定的,但是什麼時候結束就由不得你了~!

片刻的思考之後,幾乎沒有任何的猶豫隨,張郃的命令再次發出。

“跟進!”

著張郃一聲令下,一直處於待命狀態,身穿革甲,手持長矛的第三個佇列的幽州軍開始縱馬前行,衝向了雙方交戰的戰場中央,前方正在搏殺的袍澤們需要他們作為生力軍跟進。

第二波騎兵出陣之後,張郃再次下令,屬於強弓手指揮者的聲音再次響起,

“上前二十步!”

強弓手沒任何猶豫,馬上跟隨著騎兵的腳步前行,二十步後,四百名幽州軍強弓手站定!

“全體,拋射!全力!五發速射!放!”

熟悉無比的挽弓搭箭之後,連續五波箭雨再次飛上天際,飛了數息之後,直挺挺的落到了雙方交戰的戰線二十步到五十步的空間內,兗州蜂擁而至的騎兵在短時間內被停滯了一下。

兗州軍跟進的騎兵被幽州軍的箭雨暫時阻止,然而幽州軍自己的第二梯隊卻正好頂了上來!

此消彼長之下,戰線中間,交鋒最激烈的地方,本就苦苦支撐士氣一路從巔峰降低到低谷的兗州軍騎兵,在幽州軍的不斷削弱、反衝擊與連續的對沖之下,抵抗與戰鬥的意志終於徹底瓦解!

潰退不可避免的產生了,當後續的兗州軍填補了被幽州軍箭雨造成的空白之後,後續跟進的兗州軍騎兵、潰退的兗州軍騎兵、尾隨的兩撥幽州軍騎兵,相互交錯在了一起,場面陷入了一種無人可以化解的混亂之中。

然而這混亂的場面,卻是張郃所希望看到的,也是他所期待的獲勝的契機!

“傳令下去,後軍跟進!”

隨著張郃又一道命令傳下,最後數百名手持弩箭的幽州騎軍一躍而上,比鄰戰線的時候,他們將手中勁弩的弩箭傾瀉而出,飛躍過了處於混亂狀態的大團,飛入了正在跟進的兗州軍後軍之中!

潰退的連鎖反應之下,明明人數依然佔據優勢,但是徹底崩潰已經無法避免,仗打到這裡,大局已定!

看到勝利已經到手,張郃看向不遠處,和孫乾處於一起,但是已經徹底呆若木雞的荀彧,終歸是要結盟的,打一下打疼,讓曹軍知曉幽州軍戰力就好,但是斬盡殺絕可就走不來了!

於是張郃輕輕地一聲嘆息,隨後下令。

“輕騎追擊三里,然後收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