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九章 你難道想當一輩子護衛麼?(第1/2頁)
章節報錯
隨著張郃追擊三里然後收兵的命令傳達開來,等於告訴了所有參戰的幽州軍將士不要趕盡殺絕,也許普通計程車卒無法理解,但是凡是到了軍司馬乃至校尉這一級別的軍官絕對不會不明白。
更重要的是,似乎是害怕軍官們會束手束腳,張郃還專門補充了一道命令,只要追擊不超過三里,其餘一切行為皆由校尉以及部曲督決定,這就等於,在限定了範圍的同時,將具體行事的下放放到了部曲這一級別的中級軍官手中。
張郃下達了命令,同時將具體執行的權力下放到了校尉、都尉,軍司馬乃至軍候這一類中級軍官的手中,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張郃放鬆了注意力,相反,張郃集中精神,全力注視著整個戰場的點滴變化。
而張郃之所以要下達這麼一個只給了限定,卻沒有給予方式和目的的命令,其意義就是要考驗一下他麾下這些士官學院首期畢業生的成色到底如何!
關於幽州士官學院,說實話,和田豫、趙雲等支援派不同的是,張郃從最開始聽到這個想法的時候,就對於劉平要設立一個所專門的培養中低階軍官計程車官學院的想法不以為然。
在張郃當時的觀念裡,將優秀的低階軍校,轉為從軍隊中抽調,集中到士官學院中進行集中再培養,優秀的將校難道是培養能培養出來的麼,那靠的更多的是天賦!
就如同他張郃自己一樣,十五歲開始從軍近十五年,從來沒有得到過什麼指點,更沒有上過學,不還是到了今天名震河北的地步,劉平那所學校,除了勞民傷財,降低軍隊戰鬥力之外根本就沒什麼別的意義。
為了興建學院而調撥大量的錢糧和人工不說,那不關他張郃的事,但是剩下的內容就讓張郃頗為不滿了。
先是從十餘萬幽州軍之中,優中選優的挑選了五十名經驗豐富,往往都有拿手絕活的老卒作為教官,然後又從幽州軍之中遴選了百名本來就非常優秀的低階軍官,以及百名在幾次戰事之中立下戰功的年輕士卒。
如果不是因為劉平是自己的老闆,張郃甚至都有直接罵人的衝動,就算是這樣,出於對劉平的忠誠,張郃還是專門向劉平提出過反對意見。
事實上,支援劉平士官學院主張的人不少,如果田豫、張遼、趙雲、高順,高覽都是堅定的支持者,但是如同張郃一樣觀點的人並不在少數,包括呂布,包括幽州軍的元老級人物閻柔,都秉持了和張郃類似的觀點。
不過所有的反對意見都在劉平的一力堅持之下,被壓制了下來,最終以田豫為院長計程車官學院還是在劉平的重點投入之下成為了劉平所規劃的數所學院中,正式開學的第一所學院。
然而事實上,在劉平的大力扶持之下,士官學院的師資不僅僅只有那五十名老卒,凡是留在薊縣的將領,或者偶爾返回薊縣述職的將領,甚至包括張郃自己,都曾經去士官學院客串過老師。
當首批學院畢業生順利畢業之後,除了張郃等幾個死硬的反對派之外,各路將領紛紛加入了畢業生的搶奪戰,作為軍中最堅定的反對者,張郃對於趙雲、張遼、乃至自己的老兄弟高覽,使盡渾身解數哄搶畢業生的行為嗤之以鼻。
然而率領三千騎兵出發之後,同行的幾天之中,張郃驚愕的發現,這支只有三千人的騎軍,校尉、都尉、軍司馬、軍候,甚至都伯、屯長,士官學院畢業生的人數竟然高達三十人之多!
要知道加上兩萬河內軍之後,劉平麾下步、騎軍的總兵力是接近十五萬人的,而士官學院首期的畢業生,即便是算上樓班也不過兩百零一人,正常情況下,每萬人也不過可以分配到十人而已!
這三千人之中,士官學院畢業生的比例簡直高得嚇人!
出於對於這些畢業生的不信任,張郃原本是極度不願意帶領這樣一支,以士官學院畢業生為核心軍官體系的騎軍,去保護出使曹操的孫乾的,然而路途已經走到了一半,等他反應過來想要再去找劉平重新調派兵馬的時候時間已經完全來不及了。
到了最後,張郃只能捏著鼻子忍了,唯一讓張郃稍稍欣慰的是,不管怎麼樣,好歹這些是正經的幽州軍兵馬,那些自己反感的畢業生也都是從幽州軍中選拔出去的,整體的素質和作風還有的。
雖然肯定不如自己一直帶著的兵馬順手和熟悉,但是再差也不會差到哪裡去,至少保護一個孫乾的安全還是沒問題的,至於不順手,大不了自己多辛苦一點就是了。
但是,隨著行軍的程序,連續數日的強行軍的過程中,張郃對於這些士官學院畢業生的感官逐漸的被改變了,雖然對於他們真正作戰的時候能表現出多強的戰鬥力無從判斷,但是這些經過了半年時間學習的傢伙,在軍中操典的執行程度,以及行為的規範程度上絕對是可以稱得上一流的,這多多少少讓張郃安心不少。
從聽到來襲的馬蹄聲開始,張郃就沒有真正把來襲的敵軍當成真正的威脅,哪怕一直最普通的幽州軍騎兵,也不會懼怕那些與牧民們相差無幾的來襲者!
而現在,只是簡簡單單的常規操作,就已經奠定的勝局,這不禁讓張郃無法抑制住自己的想法,他想看看,自己麾下這三十名經過士官學院學習之後,重新分配到了軍中,並獲得提升,成為中級軍官的畢業生們,在面對真實戰局的時候,到底會給自己交出一份什麼樣的答卷。
事實上,張郃“追擊三里”,以及“自行選擇目標”的兩道命令時同時傳遞到那些中級軍官們耳中的。
無論是統帥千人的統兵校尉、都尉,還是作為部曲督存在的統領一部四百人的軍司馬,或者是隻統領一曲兩百人的軍候,在得來自於張郃的命令之後,第一反應出奇的一致,這一致性,讓張郃頗為驚訝!
就比如距離張郃最近,一直處於張郃注視之下,負責指揮八百持弩的遊騎兵的那位叫做竇旭的校尉!
只見這名叫做竇旭的校尉,在聽到從後方疾馳而來的傳令兵傳遞的來自張郃的命令之後,在第一時間沒有下達任何命令,反而挺直身板,抬起頭,環視四周,然後目視前方,張郃明白,他是在以一個指揮者的角度觀察整個戰場的現狀。
得到命令之後,不盲目的下令,而是首先觀察整體局勢,對於竇旭的這個反應,張郃是頗為滿意的。
隨後,觀察過後,停頓不超過三息,幾乎沒有任何猶豫的時間,竇旭伸出握緊短矛的右手,果斷的下達了命令。
“所有人,持弩,高拋,正前方,三發速射!”
竇旭的身影在麾下其他軍校的傳遞之下,迅速被八百人的隊伍知曉,隨著三波弩箭飛射而出,弩箭還在空中飛行的時候,第二道命令從竇旭的口出傳出。
“所有人,換矛,兩側衝鋒!”
距離超過五十步,而且身處混亂、嘈雜的戰場上,張郃顯然不可能聽得到竇旭的命令,但是從幽州軍計程車卒的動作,張郃很輕鬆就可以判斷出到底想幹什麼。
隨著竇旭將持著短矛的右手再次高高舉起,他的命令和意志,再次被傳遞到了所有八百米幽州軍將士的耳中,八百名騎兵,迅速地將剛剛射出的強弩背到背後,同時,將被戰馬馱著的一支只有一丈左右的短矛抽出。
“跟我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