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六章 守家之犬(第1/2頁)
章節報錯
董昭的話說的是大義凜然,氣勢十足,不過卻聽的劉平一腦門的黑線,董昭是這是拿今天這當做面試的演講了麼?
嚴格說起來,董昭對於大勢的分析和判斷基本和沮授、郭嘉、田疇、田豫加上劉平進行的分析大致相當,這就已經算是可以了,可是說到一半董昭好像明顯激動了。
十萬騎兵了不起麼,班氏和南匈奴以及西部鮮卑會盟的時候,劉平可是見過十五萬騎兵是什麼概念的,騎馬狂奔都要半個時辰才能巡視完。
不就是十萬騎兵麼,看董昭這點見識,劉平對董昭的見識表示了深深的鄙夷,不過這也不怪他,公孫瓚最巔峰的時候擁有四萬騎兵這還是憑藉幽州的特殊地利,就這四萬騎兵已經足以讓公孫瓚在大漢的疆土上平趟了,更是壓得袁紹喘不過氣來。
換做其他內地的諸侯,哪怕是獨佔一州之地的州牧,比如徐州牧,劉備現在恐怕連三千匹戰馬都拿不出來,如果有萬騎估計劉備笑都能笑醒。
董昭其人雖然有些功利心,但是眼界不錯,謀略不俗,劉平明白不過有些東西不是靠想能瞭解的,不當家不知柴米油鹽貴,不跟隨大隊騎兵來一次實戰永遠都不知道騎兵到底是怎麼作戰的。
在沮授的力主之下,劉平是完完整整參與了整個對軻比能的圍殲戰的,而且還參加過萬騎規模的騎兵交鋒,對於騎兵的作用有了非常深的瞭解,董昭這貨明顯只知道十萬騎兵很厲害,卻不知道為什麼厲害。
十萬騎兵厲害麼,這是廢話,不需要十萬,萬騎衝鋒的時候就已經是毀天滅地了,真正到了戰場上,哪怕千騎只要運用得當,都可以發揮扭轉戰局的作用。
從董昭帶有亢奮的狀態,劉平就知道董昭這貨只知道十萬騎兵威力驚人,卻根本就不知道騎兵數量達到十萬這個級別之後戰時的消耗遠比他所能發揮的威力驚人。
騎兵作戰雖然不依賴後勤,但是絕對不代表不需要後勤,相反對於後勤的需求更高。
漢武帝雄才大略,衛青、霍去病這一對近乎於無敵的帝國雙壁更是天賦秉異,然而能支撐漢武帝徹底扭轉大漢與匈奴攻守局面的根本基礎還是文、景兩代帝王幾十年的積蓄。
事實上,哪怕是漢武帝最巔峰的時期,元狩四年(前117年,漢武帝為徹底消滅匈奴主力,與當時的匈奴大單于伊稚斜在漠北決戰的時候,也不過調集十萬騎兵,而此戰隨軍戰馬十四萬匹,由衛青和霍去病各領五萬騎兵,分兵東西兩路向漠北進軍。
結果衛青真正與伊稚斜在寘顏山趙信城決戰的時候,漢軍的兵力是少於伊稚斜的匈奴主力的,要知道武帝巔峰時期漢軍的總兵力是超過五十萬的,難道漢武帝不想給衛青和霍去病都配備上十萬騎兵麼?
就漢武帝那個剛烈的性子,留力是完全不可能的,問題是這十萬騎兵已經是大漢所能提供後勤的極限了,步卒以及後勤幾十萬人才勉強支撐起了這十萬漢軍主力的補給和後勤。
漢武帝在文、景兩代帝王的積累之下才能支撐起十萬騎軍,僅憑藉劉平的幽州和冀州要支撐這麼一支龐大的騎軍是何等的壓力,軻比能之戰十餘萬騎軍一個月就消耗了冀州和幽州半年的產出。
明知道十萬騎兵帶來了巨大的財政壓力,可是劉平為什麼還是要維持現在規模龐大的騎兵呢?
因為在草原上征伐異族靠步卒是追不上的,只有靠武裝到牙齒、裝備精良、馬力充足的漢軍騎兵才能追上那些牧民一般的存在,然後將他們徹底消滅。
對於優先漠北還是優先中原,在幽州內部爭論過不止一次,然而讓劉平和幽州眾人沒想到,最終解決這個方向的人卻不是來幽州本地。
劉平在與鄭玄等北上幽州的人才們交流的時候,見到介紹了自己為了救出蔡琰而率大軍出擊,一戰徹底消滅肆虐邊塞的軻比能,使得老先生們甚為高興,高興之餘劉平聽到鄭玄說了一句,距離冠軍侯過世已經超過百年,不知道劉平有沒有機會率領漢軍重現昔日冠軍侯壯舉的機會。
距離冠軍侯去世百年,劉平感覺自己的神經都有點發麻,他印象裡霍去病死了應該是三百年而不是百年,驚愕不已的劉平問詢之下才知道此冠軍侯並非他知道的那個冠軍侯。
然後回家之後,劉平就就諮詢了自己的文豪媳婦蔡昭姬,然後經過蔡琰的幫助,劉平手頭得到了一份詳實的史料,也讓劉平明白了自己應該做什麼。
漢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7年),衛青、霍去病漠北之戰將匈奴逐出草原首次出現“漠南無王庭”。
漢元帝建詔三年(公元前36年),西域都護副校尉陳湯斬殺匈奴隨郅支單于,放出豪言“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漢和帝永元元年(公元89年),夏,竇憲、耿秉率兵出塞三千餘里,大破北匈奴,降者二十餘萬人。將北匈奴徹底逐出大漢的勢力範圍,而這幫被趕走的匈奴人一路西遷成為了差點完成歐洲統一的上帝之鞭!
竇憲因功進大將軍,同時被封為冠軍侯!
藉助蔡琰整理出的資料,劉平知道鄭玄之流口中的說的一點都不錯,距離冠軍侯竇憲出擊漠北已經又過去一百年了,大漢陷入內卷,從檀石槐開始異族再次開始復甦,檀石槐……軻比能……劉豹……然後就是“永嘉之亂”。
布衣之怒,流血五步,天下垂素。
天子一怒,浮屍百萬,流血千里。
顏良之怒,激揚十秒,銀槍怒吼!
劉平一怒,帶甲十萬,劍鋒北揚!
“永嘉之亂”或者說“五胡亂華”在劉平的心中留下的太深的印象開始不斷浮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