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四章 如鯁在喉(第2/2頁)
章節報錯
“至於子龍所說的陛下的旨意,昭以為遵旨是需要遵旨的,不過方才沮中郎曾言,負責傳遞陛下旨意的射聲校尉沮俊言陛下身邊有諸多忠臣,更有能夠擊潰西涼軍的護軍,想來陛下暫時安穩,介於此,昭以為主公不必過於著急從河內出兵。”
“主公奉旨出兵之前當多做準備,昭以為首當其衝的就是確保出兵之後後方安穩,一言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如今鄴城如鯁在喉,若主公大軍出征之後,袁氏子不顧大局趁機犯上作亂,截斷我大軍糧道,豈不是害了陛下的性命!”
聽完董昭的話,劉平內心的不由的生出了一絲若有若無的輕鬆之感,自己的判斷果然沒錯,董昭這廝果然是跟沮授、郭嘉一個路數的存在,又奸、又滑、又不要臉,嘴上說的是必須遵旨救援,可是具體的建議卻是南轅北轍。
就是傻子也知道關中明明在西邊,他的建議確實向東出兵進軍鄴城,美其名曰夯實後方、穩定糧道,就袁尚那些已經被嚇破膽的鼠輩,能威脅糧道才怪,跟出兵關中哪裡有半毛錢關係,堪稱既當那啥,又立那啥的典型!
不過輕笑沒幾秒鐘,劉平的神情卻突然有些凝重了,打一個時間差,先把鄴城的袁尚收拾了,這就是董昭給出的最終建議麼?
看了一眼同樣在思索的沮授,劉平感覺這個建議其實不錯,董昭所說出兵鄴城是為了為救援漢獻帝做準備,劉平就當他是放屁,可是有一個詞劉平感覺董昭說的一點都不錯。
如鯁在喉!
在拿下河內之前,劉平之所以會留著鄴城,代價太大、價效比不高只是原因之一,更重要的原因是,以張遼駐守的清河國為核心,以曹性駐守的河間國、趙雲駐守的趙國為兩翼,可以形成一個完整的防禦體系,曹操就算有心偷襲,想要一舉擊破這道防線殺入河北腹地絕非易事。
建立在這個基礎之下,鄴城的位置其實還算好說,可是張楊歸降,河內入手之後,鄴城的位置就變得非常微妙了,清河、趙國、河間的防線依舊在,不過卻不再像之前那麼穩固,因為一個明顯的弱點出現了。
因為鄴城的存在,河內等同於成為劉平手中的一塊飛地,在沒有拿下幷州之前,河內與河北的所有往來等同於都在鄴城的監視之下,這就導致要過所需要面對的壓力大增!
郭嘉為什麼要主動請纓留在趙國應對突發局面,沮授又何必向劉平建議在趙國邯鄲專門留下一萬五千精銳騎兵呢,是在不放心的劉平還專門留下趙雲和高覽兩位大將呢,不是劉平看不起袁尚,就憑袁尚他配這麼高的待遇麼,就算加上一個文丑也不夠看?
說實話袁紹的三個兒子在袁紹死後選擇了三種截然不同的選擇。
袁紹的長子袁譚,在得知袁紹的死訊之後,馬上以袁紹繼承人的身份派人前往冀州各地,準備繼承袁紹的遺產,甚至做好了繼續和劉平打下去的準備。
結果袁紹死後整個冀州望風而降,袁譚見事不可為,果斷放棄了掌握整個冀州的想法,而是儘可能將資源、人才、兵馬向渤海集中。
在劉平大軍兵臨城下的時候,袁譚一邊枕戈待旦據城而守,一邊派人向劉平表示臣服,本來就不打算啃龜殼的劉平自然不會沒趣的強攻,劉平委任袁譚為渤海太守,袁譚承認劉平對冀州的治權,雙方保持了表面上的平和。
這時候劉平和他的謀士們才發現真的小看了袁譚,袁譚不僅僅向自己臣服,還同時向遼東太守公孫度,和放棄右北平逃亡退守遼西的公孫續,以及曹操求援。
瑟瑟發抖的公孫續以及公孫度自然不敢發兵,殺人殺紅了眼的曹操自然是不顧上袁譚的,可是透過這個行為袁譚卻等於獲得了三位天然盟友。
袁譚過於正確的判斷以及過於果斷難道抉擇,引起了沮授和郭嘉的注意,雙方雖然沒有直接開戰,可是休戰之後明爭暗鬥從來未沒有停過,在沮授和郭嘉的安排下,大量的細作湧入了南皮和渤海。
最終用盡各種方式,也沒能挖出袁譚背後真正的謀主,那位神秘不已的軍師,這一點一度讓沮授和郭嘉憂心忡忡。
比起和劉平明面上和平,背後暗戰的袁譚,沒有絲毫野心的袁紹的次子袁熙就老實多了。
老奸巨猾、貪財好色的許攸,因為留在南皮而僥倖逃過了南深澤一戰,但是在得知袁紹被殺之後,看著動作不斷,野心勃勃的袁譚,許攸毫不猶豫的收拾細軟,帶著僕人連夜逃離了城堅池深的南皮,直接找到了代替袁紹坐鎮河間的袁熙。
在許攸的建議下,袁熙很沒有骨氣的直接主動向大獲全勝的劉平請降。
而搶了袁熙老婆的劉平,很不好意思的接受了袁熙的投降,而給了袁熙相當優厚的待遇,留下了性命,又保全了財貨的袁熙心滿意足的拒絕了劉平的其他厚待,高高興興的給袁紹守陵。
而鼓動袁熙主動投降的許攸,在獲得了郭嘉替劉平早就許諾好的財貨之後,主動將困擾了幽州眾人的一個問題解決了,站在袁譚背後替袁譚出謀劃策的那位謀主的身份被許攸主動供了出來,他就是袁紹陣營中最神秘的謀士,荀氏三若之一的,荀彧之弟、荀諶,荀友若!
相比較兩位兄長,袁尚這個袁紹最寵愛的小兒子就顯得成事不足敗事有餘了, 先是在鄴城抽乾了袁紹的鮮血,貿然出兵南磨滅了袁紹反敗為勝的血肉,袁紹死後更是在鄴城倒行逆施吸乾了袁紹的骨髓。
完成這一切之後,袁尚這個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二世祖,開始龜縮鄴城當起了老鼠,可以說袁尚本身並沒有什麼實質性的威脅,可是誰能保證袁尚不會突然發個瘋麼?
萬一在重壓之下,袁尚在他的“臥龍鳳雛”審配、逢紀的鼓動下和曹操聯合起來了呢?
在幽州文武眼中,袁尚確實連個屁都不算,可是曹老闆可不只是一個屁那麼簡單!
如鯁在喉,劉平在心中又重複了一次這個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