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章 氣節(第2/2頁)
章節報錯
朱棣本不是一個容易動怒的人,他原本城府極深,然而方孝孺卻實實在在的踩到了他的痛處,讓他在一瞬間憤怒的失去理智。
導致這種憤怒的原因,是因為心虛。
朱棣是心虛的,因為他的皇位和權力來源不正。他日夜都在擔心有另一個人會效仿自己,或者擔心天下人的悠悠之口,所以在方孝孺寫下那四個字的時候,朱棣就徹底憤怒了。他用這樣的憤怒來掩飾自己的心虛,用殺戮來隱藏自己的軟弱,因為在他看來,這是唯一最有效的辦法了。
方孝孺之後,朱棣立刻傳召了另外一個人,這個人就是解縉。
朱棣的詔書並不需要非讓你方孝孺來寫,論才名和學識,大明第一才子解縉比方孝孺要強上太多。
而且,更關鍵的是,解縉聽話。
朱棣的繼位詔書這樣光榮的差事,正式落入瞭解縉手中。
從此,大明朝第一才子解縉終於正式登上了歷史舞臺。
解縉之後,朱棣又召見了夜殤。
夜殤雖然是江湖出身,但朱棣對她十分的信任,再加上靖難之戰從準備期開始夜殤就從中立下眾多功勞,朱棣自然對她十分器重。
夜殤剛剛走進華蓋殿後最先看到的不是朱棣,而是站在殿中的另一個人,紀綱。
紀綱是之前被夜殤送入李景隆軍中做細作的,朱棣入京時的開路人便是他,由於紀綱表現的十分機靈,便被朱棣命令進入華蓋殿待命。
夜殤雖然驚訝,但也沒有露出過多的表現,只是向坐在龍椅上的朱棣行了禮。
朱棣下了聖旨,由於夜殤和陌石山莊在靖難中的汗馬功勞,再加上陌石山莊的東部設在山東的境內,便從山東的管轄地之內挑了個地方作為夜殤的封地,封為蘭陵侯,並任命他為錦衣衛都指揮使,她可以自行挑選陌石山莊中人為錦衣衛中官員。
重新進入權力中心本就是夜殤的期待,而錦衣衛則是得到皇帝全部信任的機構,她自然更加樂意。
繼夜殤之後,朱棣繼續封賞功臣。
東昌之戰戰死的張玉被追封為河間王,其子張輔被封為新城侯。
朱能被封為成國公,任左軍都督府左都督。
丘福被封為淇國公,任中軍都督府左都督。
最後是葉羽,朱棣對葉羽是十分特別的,再加上葉羽的身份足夠特殊,所以朱棣並沒有在一開始決定葉羽的封賞,而是準備在登基大典之後再行宣佈。
而現在,葉羽被叫到華蓋殿的理由只有一個,朱棣要向他詢問如何處置建文朝重臣。
葉羽踏入華蓋殿之後直接向朱棣行了禮,然後才注意到站在殿中的另外一個人。
葉羽在看到夜殤的一瞬間,心緒就有些不寧。這個人似乎從未見過,但是……怎麼會覺得很熟悉?
朱棣笑了笑,對他倆說道:“你們兩個是靖難時我的左膀右臂,只可惜你們似乎還從未見過面。來,我來給你們介紹。三弟,這位是陌石山莊少主夜殤,我已經任命他為錦衣衛都指揮使。夜卿,這位是我的義弟,葉羽。”
夜殤面無表情的衝葉羽點了點頭,迅速別過臉去。
葉羽怔了怔,他非常確定自己是第一次見到夜殤,但夜殤隱約帶給他的那種熟悉感,卻讓葉羽覺得十分不安。
這種詭異的熟悉感,是因為什麼呢?
葉羽一直低頭髮呆,但朱棣卻出聲打斷了他的思慮。
“你們二位認為,我該如何處置這些人?”
葉羽稍稍找回一些思緒,他沉吟道:“這些人雖然冥頑不靈,但好歹也算是忠於舊主,還是十分有氣節的,不如就免去他們的死罪……眼看即將處理登基的事情,實在不宜在這個時候過多的開殺戒。”
葉羽的話剛說完,夜殤卻說出了完全相反的意見。
“既然冥頑不靈,就沒有繼續留著的必要。不殺他們如何以儆效尤?若全天下人紛紛效仿,大明政局將不會穩固!”
“什……”
葉羽怔怔看著夜殤,夜殤的聲音讓他覺得很耳熟,但這樣冰冷決絕的氣息又讓他覺得異常遙遠。
或者說,葉羽本能的認為,夜殤不應該說出這樣心狠決絕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