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章 氣節(第1/2頁)
章節報錯
一秒記住【筆♂趣÷閣 .】,精彩無彈窗免費閱讀!
氣節似乎是一個千百年來被所有人掛在嘴邊的的詞彙,但真正的氣節是到了關鍵時刻才展現出來的。
歷史也無數次的證明,每每到了這種時候,真正堅持氣節的人迎來的往往不會是鮮花和掌聲。而大多數人在這種時候的選擇也往往不是氣節,而是生存,比如李景隆。真正能做到這一點的人,實在是少之又少,比如建文帝的那些忠臣們。
朱棣坐在華蓋殿的龍椅之上,他終於坐到了這個位置上,在經歷了無數的磨難和生死較量之後。
朱棣認為這是這是自己當之無愧的,因為他已經付出太多,多少次命懸一線,多少次生死邊緣的磨難,才終於換來了今天的勝利和成功。
然而,嚴謹精明的朱棣並沒有被勝利衝昏頭腦,他十分清楚自己眼前還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要做,那就是從紛亂的局勢裡找出支援自己的和反對自己的。
他首先找到的方孝孺。
方孝孺學識才華名滿天下,而且道衍曾經也向自己建議,“殿下攻下京城後,方孝孺一定不會投降,但您千萬不要殺掉他。如果殺了他,會得到天下所有讀書人的怨懟。”
有了老師道衍的提醒,朱棣自然不會輕易怠慢了方孝孺,他也預料到方孝孺一定不會輕易投降,便想了許多懷柔政策試圖令方孝孺投降。
首先,朱棣在華蓋殿接見了方孝孺,希望方孝孺可以幫助自己起草詔書。一方面,朱棣需要方孝孺的名聲去幫自己安撫住天下讀書人的人心。另一方面,朱棣希望透過任命起草詔書這樣關鍵的事情拉攏方孝孺,讓他明白自己是十分重視他的。
按照以往的經驗,朱棣這一招基本都是成功的,他也確實用這招成功拉攏了很多人,然而這一次讓他失望了,方孝孺並不吃這一套。
方孝孺進了大殿之後往那裡一站,既不行禮也不說話,就只是在那發呆,一時間華蓋殿內的氣氛十分尷尬。
朱棣被他整的有點兒鬱悶,於是好言說道:“久仰方先生大名,今日得以一見,榮幸之至。我這裡有一件事請求先生,望先生幫我。”
朱棣一向是以禮對待臣下的,這之前他也聽聞過方孝孺的名聲,所以一直存著以禮相待的心思,也是十分欣賞方孝孺的才華。
方孝孺抬眼看了看朱棣,冷言道:“燕王殿下希望臣做些什麼?”
朱棣溫和的說著:“希望先生可以替我起草詔書。”
方孝孺勃然大怒,他沒想到朱棣竟然絲毫不加以掩飾,他怒道:“殿下此意是準備公然篡位了嗎?”
朱棣猜想方孝孺會這樣說,於是便好言相勸道:“先生不必如此,我與允炆乃是至親叔侄,此次起兵也不過是為了誅滅奸臣罷了。我欲效仿周公輔政之舉,並非存心篡位。”
方孝孺被朱棣這理所當然的語氣激怒,他硬聲問道:“周公輔政?那麼成王在哪裡?”
“他似乎對我有很深的誤會,沒等我解釋,便火燒乾清宮,**而亡。”
“屍身可有找到?”
朱棣搖搖頭,道:“沒有。”
方孝孺又問:“那麼,皇上之子呢?”
朱棣皺了皺眉,道:“國家需要年長的君王。”
方孝孺不甘示弱,繼續追問:“那皇上的弟弟呢?”
朱棣悄然握緊雙拳,但他依然極力剋制自己的情緒,忍著怒氣道:“我認為國家需要更成熟的君主,允炆在位時所犯的錯誤皆是由於他太過年輕氣盛。說到底,這也是我們皇室的家事,先生就無需過多幹涉了。”
言罷,朱棣一揮手,站在一旁的李興便恭恭敬敬的端過來一套筆墨紙硯。李興將筆墨擺在方孝孺面前,示意他按照朱棣的意思去做。
“方大人莫要再冥頑不靈,眼前形勢如此,方大人是聰明人,自然知道怎麼做才是最好的。”
方孝孺看都不看李興一眼,只是冷哼一聲道:“我與燕王殿下在說話,什麼時候輪到你這閹人插嘴!”
方孝孺這句話瞬間將李興激怒,李興這輩子最恨別人叫自己閹人,更討厭這些整天禮義廉恥的書生將自己視作低賤的下人,所以方孝孺這句話一出口就註定他得罪了李興。
只是李興這人城府極深,他能夠在建文帝身邊潛伏這麼多年,自然是有他過人之處。所以他雖然憤怒,卻將怒火壓在心底,因為要料理方孝孺也是朱棣說了算,自己只需要找準時機順水推舟就好。
雖然建文帝和這些文官都看不上宦官,但李興對於朱棣來說確實幫助他靖難的功臣,或者說也可以稱為朋友。
方孝孺的話讓朱棣十分不愛聽,不僅因為他侮辱李興,更因為他似乎根本不把自己放在眼裡。
朱棣的忍耐快要到極限了,他不耐煩揮了揮手,一個一直沉默站在殿內的軍官打扮的人立刻上前將方孝孺牢牢制住,逼迫他在紙上寫下詔書。
方孝孺一屆文人,根本拗不過那軍官,只得拿起筆,在紙上奮筆疾書了起來。
詔書似乎很快就寫好了,然而當朱棣看到紙上的字之後,一瞬間勃然大怒!那張紙上赫然只有四個字——“燕賊篡位”!
朱棣的耐心終於到了極限,他再也不想跟方孝孺廢話了。於是盛怒的朱棣立刻下令,命人將包括方孝孺在內的全部建文重臣全部關起來,關押地點為原錦衣衛詔獄。